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这个内卷的社会,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比较,焦虑无处不在,正因为在这样的环境,很多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对自己的焦虑症状“着急”不已。
从心理学上讲,焦虑是人们对现实掌握“失控”后,面临未来不确定性事件产生的一种心理症状。
由于太过难受,很多人都会令自己尽可能远离焦虑。想尽办法绕过它,化解它,或者超越它……
可事实却截然相反,一方面,逃避焦虑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焦虑,因为恶性循环的应激反应,导致许多心理问题,引发了强迫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难以言喻的折磨和痛苦。
另一方面,人们只看到焦虑带给人的伤害,忽视了焦虑当中的契机,错失了许多成长机会。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焦虑,发现人生的局限性,然后觉醒改变,相反,一旦我们消灭了焦虑,我们就埋没掉了自己的潜能,毁掉了这样的机会。
今天就来带大家正确认识焦虑,纠正大家对焦虑的误区
第一 焦虑帮助我们探索内驱力
第二 焦虑是人的本性
焦虑帮助我们觉察自我
焦虑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对我们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我们感受到局限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克服焦虑》一书中就点明过,人类婴儿最早的焦虑来源于童年与父母等最重要的亲人的亲密关系,如果那个时候的分离焦虑没有处理好,这种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到长大后与情侣、孩子等最重要的亲人的亲密关系。
因此,焦虑的根源与“亲密”二字有关,一切的焦虑都是围绕“爱”的能量在进行。
亲密有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是人际交往的核心,一个人如果处理不好这样的分离焦虑,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难以信任别人,过多压抑的负面情绪会让人陷入严重的内耗,因为不会捍卫自己的心理疆界,与让个体不同程度地遭受伤害。
因为纠结于边界和关系,人的注意力资源被严重剥夺和分散,集中体现在一些负面信息上(前面说到的负面偏好),对负面信息的关注心态还会泛华,让一个人逐渐对整个世界变得悲观消极,对待事业,感情,人生都是如此。
如果个体无法觉察焦虑情绪的根源,就无法扭转局势,改变痛苦的现状,长期恶性循环地沉沦下去。
焦虑的意义在于此,它是我们人生一种阶段性的过渡情绪。它很痛苦,让胆小的人忍不住逃避,但它也很有效,可以让我们直视自己真实的内心。
处在焦虑中的人会有很强的改变动力,他们会不断反思自我,探索觉察性自我,不断修正,问清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让自己回归到正确的方向。
这个脱轨、寻找、接轨的过程是十分痛苦的,焦虑的人往往处在第二个过渡阶段:寻找,想要成长,就要脱轨,就要剖离掉原先的外壳,摒弃掉曾经的外在动机,去直面内心血淋漓的脆弱现实,进而觉察,在焦虑中内省,在不知不觉中磨炼灵魂,提升心性,最后成功找到真实自我,挖掘到“内驱力”,走上接轨的步伐。
心理学家Ausubel(奥苏伯尔、奥苏贝尔)将成就动机分为3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后者虽然挂上了“内驱力”的名3号,但它本质上属于“外部动机”,真正的内部动机是认知内驱力,认知驱动力是个体提高自身,掌握知识的兴趣能力
而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和附属内驱力----获得赞许认可,本质上是为了遵循传统,谋求外界的赞赏和认同罢了,他们是为了别人喜欢才去做。
焦虑是人的本能
焦虑的来源,可以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负面偏好,负面偏好是指一些尚不明确和不确定的情况在真相大白前被个体当成危险的心理倾向,通俗点来讲,就是总是关注负面消息。
负面偏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们赋予我们祖先的一件利器,在原始社会,各种不良因素,比如说恶劣气候,天敌和食物匮乏等因素,都随后有可能威胁我们祖先 的生命。
一个狩猎的男性会额外紧张地上一片树叶的掉落,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有野兽在附近徘徊,此时我们的祖先就会高度集中精力,保持注意力集中保护自身安全,由此焦虑便产生了。
比其余不能够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更加容易繁衍后代,并且把它们的特性遗传给后代。
我们继承了在特定情景中紧张焦虑的倾向,也正是因为这种焦虑体验使用人类世世代代生存了下来。
尽管到现在已经不适用:焦虑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生存和繁衍。但却不会帮助人们找到幸福。当人过于焦虑时,心理就会被干扰,自信心、自控力以及适应能力就会降低,收获幸福的能力也大幅降低。
所以,当你 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着急赶走它,因为它只是像往常一样出来“保护你”,它曾今护你周全,只不过至今不适用 了而已。你要做的是接受它,那它就会慢慢跟你告别,相反,如果你着急它赶走,只会陷入到更大的焦虑当中。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刘刘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