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让心理健康的阳光,照进每个人心里

2022年10月10日12:03:21 心理 1928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张勇

李盛(化名)全家与精神疾病已经抗争了20多个年头,当他听到儿子在精神医院恢复不错的消息,李盛下意识挺直了一些弯曲的后背,嘴里不住地说着:“感谢政府了,中,中,好点就中。”

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让心理健康的阳光,照进每个人心里 - 天天要闻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为了推动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卫生的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健康需求、营造心理健康环境,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防治所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系列宣传,在全市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郑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心理健康问题绝不等于精神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患者逐年增多,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而心理健康也绝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疾病这么简单,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防治所医师张宝琴介绍:“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让心理健康的阳光,照进每个人心里 - 天天要闻

在实现自我、贡献社会的过程中,个体的精神功能可能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或症状,如幻觉、妄想、失眠、抑郁、焦虑、躁狂,行为异常,更加严重时会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极端行为,这些症状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各种精神疾病,而心理健康问题绝不等于精神疾病,也不能将其画上等号。

心理健康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的核心工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10人中约有1人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这一比例会迅速上升。

“郑州作为一座新兴的国家级中心城市,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可行且必行的选择。”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防治所所长段大平表示。

心理健康宣传形式走心,效果入心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从8月起,郑州市疾控中心就针对精神卫生日启动了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刊发系列新闻稿件,科普视频、网络直播、海报等形式进行广泛线上宣传。

联合郑州市各县区策划的,“我为郑州精防工作代言”系列活动受到了各县(市/区)精防工作者和老百姓的积极响应认同,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让心理健康的阳光,照进每个人心里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还与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线下活动,利用周末走进社区,走到老百姓身边,面对面进行精神卫生宣传及资料发放。

“你们这个活动太好了,家人一直觉得我抑郁是闲的、装的,他们都不理解,都不知道我有多难受。”一位宝妈一边抹着眼角的泪,一边向在社区做活动的疾控工作人员说。

“我最近确实老忘事,症状和展板上的可多都对照,看来要尽快到医院去瞧瞧了。”在长基花园小区活动现场,60多岁的王阿姨一边看着展板一边向工作人员诉说着自己的疑问。

“谁说小孩子就没烦恼,我要把这本宣传手册带回家给妈妈看看。”在鑫苑名家小区,一位上6年级的小业主一边翻看绘制精美的宣传手册,一边向工作人员进行着“吐槽”。

……

截至目前,郑州疾控精神卫生系列线下宣传已经走进郑州市十五个大型社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本,受益群众达5000多人。

累吗?说不累是假的,段大平说:“为了保证效果,所有社区活动都是安排在周末,全所人员都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但是能帮助更多人,为郑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出一分力,大家都觉得‘值’。”

用脚步丈量精防“阵地”,用行动帮扶困难患者家庭

不仅仅是宣传,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防所还肩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管理工作、相关项目落地、推进、执行等工作。

段大平说:“有时候精防工作救治的不仅仅是一个患者,更是一个家庭,这是我们工作的责任与动力所在。”

9月23日一大早,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防治所的工作人员就驱车赶往荥阳,为帮助解决基层精防人员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工作。

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让心理健康的阳光,照进每个人心里 - 天天要闻

段大平表示,很多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还停留在狂躁、危险、伤人等特定“标签”里,很少真正了解这些人背后的患病原因,也不知道很多精神疾病通过治疗是可以达到有效治疗的。

从市区到县区,从乡镇到小山村患者家中,汽车沿着弯曲小路在黄土堆积的山梁上爬行,车后边荡起一阵阵黄土。

“车只能开到这了,剩下的咱们只能步行了”,在乡里一位负责精防工作的片医带领下,段大平和同事们走了5里山路,终于来到了一位患者家中,满脸皱纹,看似七八十岁样子的李盛,正是患者的父亲。

从片医口中得知,李盛今年实际才65岁,之所以看着老态,是因为他这20多年,一直一个人照顾两个患有精神障碍的儿子。

两个儿子病情反反复复,李盛又无法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通过本次回访了解到,由当地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镇综治办、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关爱帮扶”小组,经过多方协调,为李盛一家解决了很多生活和就医的实际困难,李盛的家庭情况也因此有了很大改观。

发放监护人“以奖代补”补助、申请的精神残疾补贴、低保补助……这些有效帮扶不仅解决了李盛日常生活保障问题,还解决了李氏兄弟看病吃药的问题。

“现在好了,政府给俺们盖了房,儿子生病、吃药也能了报销。真感谢政府、感谢专家,要不俺家日子真没法过。”说话时,李盛低着头,依旧难掩脸上的自卑与羞涩。

据悉,随着工作的稳步推进,目前郑州市基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随访、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加强,家庭监护责任随着“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也在逐步得到落实,而这些都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行走痛苦边缘的患者重新开启正常的生活

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从基层医院到患者家里,从水泥路到羊肠小道,这只是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防治所工作人员在精神疾病的一线“战场”最普通的一天。

段大平介绍,全国有近八成人曾经或正在经历失眠,七成以上的疾病都与负面情绪有关,近六成空巢老人面临心理问题,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患有心理困扰,所以,深入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李盛的故事只是千万精神疾病家庭里的其中一个。未来,在维护精神健康的路途中,我们更应该不断提升全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全市营造‘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说到基层精防工作重要性,段大平表示,只有不松懈不抱怨,真正做到查漏补缺解难题,才能让精神疾病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家属得到关爱,让这些特殊人群带着尊严幸福地生活下去。

最后,郑州一线精防人们吐露心声:作为一名普通的精防人,只有真正做到理解、关爱、帮助和默默支持,才能让一个又一个行走痛苦边缘的患者重新开启正常的生活!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郑州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更是郑州精防人坚定而平凡的初心与信念。”段大平说。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