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六年级心理变化大,如何做好亲子教育?

2022年10月07日23:25:45 心理 1412

我的女儿今年读六年级了,我发现她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和心理跟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实,变化从五年级就开始了,只是六年级的变化程度更大。


五年级之前,女儿整天吱吱喳喳,蹦蹦跳跳,,她在学校里面遇到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都会主动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周六和周日会陪伴大人们爬山和散步,简直就是一家人的“开心果”。暑假和寒假还会跟随我到全国各地出差,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

小学五、六年级心理变化大,如何做好亲子教育? - 天天要闻

到了五年级,女儿“文静”了许多,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面看书,喜欢坐在床上听歌,喜欢拿着电话手表跟同学们聊天,还经常拿大人的手机看短视频,玩游戏,视力因此出现下降,让大人们大伤脑筋。


对于女儿的变化,我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因为10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开始追求独立性,不愿意事事听从大人们的安排,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有时候为了彰显“个性”,还故意跟大人们“斗嘴”,其实内心是明白道理,事后也会承认错误。


俗话说:知易行难。虽然我知道儿童的心理特征,但对于儿童玩手机的问题,我是绝对不允许的。有好几次女儿玩手机被我严厉批评,她不服气,跟我激烈辩论,双方不欢而散。


经过总结和思考,我意识到“硬碰硬”注定是要两败俱伤,必须“以柔克刚”、“以理服人”、“疏堵结合”。于是,我多次单独跟女儿谈话,说明手机危害的严重性,还列举了许多例子。女儿逐渐理解和接受我的意见,看手机的频率和时长都大幅度减少了。

小学五、六年级心理变化大,如何做好亲子教育? - 天天要闻

国庆假期之前的两周,我坐长途火车到东北出差。在火车上,我回想了近段时间跟女儿沟通的点点滴滴,略有感悟,觉得自己跟女儿的沟通还是不够,重“堵”而轻“疏”,有时候态度过于强硬,需要改善和改进。于是执笔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概如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已经读六年级了。从五年级开始,我就发现你的变化。关于你的变化,我跟你交流了几次,也看到你在进步。我现在写信给你,再次向你表达我的意见,希望你能够重视。


我赞成你看书,但是建议你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姿势端正地看书。房间里面光线比较暗,对视力不好。坐在床上看书,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腰椎和颈椎弯曲。


我强烈建议你坚持户外运动,因为户外运动使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学习效率更高,适当运动还能够促进身体长高,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我希望你经常陪爸爸妈妈散步和聊天,说说你遇到的开心的和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你目前不理解的和迷惑的事情。爸爸妈妈既可以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为你分担和分析,见证你的成长。


我不同意你使用手机看视频和玩游戏。因为手机对眼睛、对腰椎和颈椎的影响太大了,也容易造成沉迷和心瘾。我之前也打印过相关的资料给你,相信你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以后,只有在查找学习资料的时候,你才能使用手机,这是我对你提出的最严格的要求,希望你能够遵守。


为了让你在学习之余有适宜的放松方式,我会送一台小音响给你,帮你下载你喜欢听的歌曲。星期六和星期天给你看一两个小时电视,陪你和弟弟看一场动画电影。


出差回到家,我把信交给女儿,女儿一个人在房间里面看完,没有说什么,但是接下来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有了明显的进步。


国庆七天长假,我每天早上和傍晚都带领女儿去跑步,跑完步之后一起慢走聊天30分钟。前面两三天,女儿觉得有点累,有些畏难。到了第六天,女儿说运动之后感觉心情很畅快,并表示要长期坚持跑步。听到她这样说,我非常欣慰。因为我知道,一个热爱运动的少年儿童,心态是积极上进的,绝不会沉迷手机。

小学五、六年级心理变化大,如何做好亲子教育? - 天天要闻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家长的真实经历,相信很多经历过的家长都深有体会。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儿女每天进步一点点。另一方面,父母作为儿女的第一位老师,也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一直要求儿女学习这个,学习哪个,我们自己有没有因应儿女的成长,去学习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


我认为,儿童向少年过度的时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如果父母们的思维与知识跟不上儿女的心理变化,适应不了客观环境的变化,与儿女的争吵、矛盾、冷战、对抗、甚至互相伤害,注定是难以避免的。


我还认为,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知识,温暖的家庭氛围和亲子陪伴,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所以,为人父母者必须坚持学习,而且要“知行合一”,千万不要“妄想”用物质的奖励来补偿亲子陪伴的缺少。


如果你的儿女正在读五、六年级,希望你能够虚心学习,总结反思,与儿女平等沟通,给予儿女更多的关怀与陪伴,与儿女一起成长!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