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2022年09月30日10:27:11 心理 1352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各位糖丸儿们晚上好呀~我又来推荐好书啦!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并且总是在苦苦挣扎,不想拖延但最后还是拖延,那么强烈推荐你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都是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就开始致力于攻克人类通病——拖延症。在这里,他们将从心理的角度描述、解释、克服拖延。接下来我将分享3个值得一读的点。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目录

Part1

拖延现象

拖延怪圈

拖延的后果


Part2

拖延根源

害怕失败

缺乏时间概念


Part3

向拖延宣战

摆正心态

目标制定和实施


1 拖延现象

作者在多年和拖延者打交道的经历中,发现拖延者的行为几乎有一套标准的运行模式。首先,因为上一次拖延的惨痛教训,当刚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拖延者往往会信心满满,想着自己这次一定会提前开始准备。但Ta们只是停留于想一想,并没有做出任何的目标和计划。当一段时间过后,发现这一次的情况和以前并没有多大差别,已经没有机会提前好好准备了,开始慢慢变得焦虑,总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做点什么。但是发现离最后期限还远着,时间又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有做。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焦虑开始不断增加,平日里无论做什么,都有可能突然想到这件拖着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可能会突然想到,刚睡醒也会突然想到,但还是不想动。并开始做其他任何平常懒得做的事,开始整理书桌、清理房间,甚至是去看本来一点都不感兴趣的综艺。但就是不做拖着的这件事,并且在心中不断安慰自己,还有时间。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当最后时间已经完全不够用的时候,整个人开始陷入绝望,想起之前一直拖着不做的时候,就不断地自责为什么不能早早开始,开始否定自己,“我这个人就是有毛病”,最后进行到底做还是不做的选择。要么通宵加班,火急火燎的完成;要么干脆直接放弃算了。最后对于那个任务,无论是被放弃了还是被完成了,拖延者通常会如释重负和筋疲力竭。虽然历经磨难,但毕竟已经过去了,Ta们再也不想被拖延折磨,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拖延,下一次一定要早早开始。但直到下一个任务出现,Ta们又陷入了这个循环。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作者将其称为“拖延怪圈”。拖延者身处其中,日复一日,圈复一圈,没有尽头。想要跑出去,但又总是被抓回来。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拖延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利的外在后果拖延者很难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一项任务,因此很有可能丧失一些重要的机会。但其实还有一个同样严重的内在后果在这个拖延怪圈循环往复的时候,拖延者一直处在一种极度负性的情绪之中,包括恼怒、焦虑、后悔以及强烈的自我谴责。长期以往,整个人不仅做事拖拖拉拉,可能对人、对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消极,整个人越拖越丧。

2 拖延根源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没有理解自己为什么拖延,我们就很难克服它。作者觉得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害怕失败。可能我们大家觉得有点奇怪,害怕失败的人不应该会早早开始准备吗?怎么会拖延呢?而作者这里提到的害怕失败,并不是单纯地害怕失败的结果,而是害怕失败后个人形象受损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他本人的例子,他在刚毕业的时候选择在网上开创博客,但是花了四年的时间才有几百个关注,那时候他会觉得备受打击,觉得自己本应该用这些时间去干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长时间处在懊悔的状态之中。但是他现在觉得,如果不是四年的博客时光,他也很有可能无法完成一系列这些书籍的写作,也没有那么多的素材给他提供灵感。所以不要急于否定我们过去的选择,认为我们本不应该做什么,说不定在未来这段经历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在一部分拖延者的内心会存在这样一个等式——“价值=能力=表现”。Ta们内心会想:如果Ta们早早就开始准备,但最终还是失败的话,就说明Ta们能力不行,能力不行就说明Ta们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如果Ta们选择拖延的话,如果失败了,Ta们就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我能力的问题,是因为我的时间太少了”。那如果Ta们最后背水一战成功了,Ta们就可以开心很久,因为这是对Ta们能力的最好证明。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即使时间不充分,Ta们也表现得这么棒,所以通过拖延的方法,Ta们可以永远给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价值感留下一条后路,永远都可以将失败的原因甩给时间和拖延,反正不可能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这样子的拖延除了有上面说的外在和内在的危害之外,还有可能使拖延的人止步不前。因为Ta们畏畏缩缩,永远不敢拿出自己全部的实力,不能直面自己的真实实力,也就没有办法调整或提高。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同时,我们在这个情绪当中也会忽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可能还会这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那停顿的30秒回想一下,我们当时是为了什么拿起手机。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想休息一下;可能是因为要回消息。发生的“问题”可能是为了解决另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休息好了,回完信息了,这也可能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尝试原谅没有时时刻刻做到“应该”的自己,也许可以更好的投入接下来的问题。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除了害怕失败之外,我们拖延的原因可能还包括缺乏时间概念。总是过于乐观地估计自己的效率和剩余的时间,顾虑太多、不够自信,总是想要看看别人做成之后的效果以及各种其他心理原因。大家可以从书中详细了解。

3 向拖延宣战

作者在向我们介绍了拖延的原因之后,也分享了一些克服拖延的实用技巧。首先是专门针对那些“害怕失败”的拖延者,作者认为关键在于摆正心态。如果我们一直畏畏缩缩,不拿出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虽然可以躲在“如果时间足够,我一定可以做到完美”的保护罩里,但我们也无法成长。我们应该尝试认识到,完成一项任务的意义并不单纯只是为了证明我们有多优秀,同时也是给我们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为我们今后的成功做下铺垫。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其次是针对更加普遍的拖延者,其中的方法对我们大多数拖延患者都有所帮助。想要摆脱拖延怪圈,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的目标一定要是一个可操作的目标,而不是那种模棱两可的目标。比如说,不是“我要停止拖延”,而是“我今天晚上收拾桌子”。并且当我们面对一个大任务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分解为多个步骤和小目标,然后再一个个完成。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当我们制定完目标,到了实施环节的时候,作者和我们分享了以下的一些小技巧:首先当我们制定完目标计划之后,只管开始做,千万不要想一次性做完整件事情。尽量不要畅想自己今天把所有事情做完之后,就可以去休息,去放假了因为休息的念头一旦出现作者认为,我们很有可能又会欺骗自己现在先休息,等一会再开始时间还是来得及然后我们就又开始拖延。我们可以想一想,我现在可以开始的第一步是什么?从一个小步骤中进入学习工作的状态,作者还推荐我们在真正开始前,可以尝试做一点小小的运动,通过运动启动我们的工作状态。例如站起来拉伸一下、做做操等,适当运动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更快启动,在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会保持更高的专注度。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而当我们觉得实在不想做,想停下来甚至放弃的时候,作者推荐我们强制让自己坚持15分钟。大部分人都可以对大部分事情忍受15分钟。一方面,我们特别有可能在这15分钟渐入佳境,忘记了之前想要停下的原因和念头,又重新回到了学习工作的状态。另一方面,即使15分钟后,我们还是想要休息,我们也在这15分钟内,做了一部分有意义的事情。

好想一直拖延下去...... |《拖延心理学》| 心理学好书 - 天天要闻

所以当我们因为抵触等心理,想要停下手中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多坚持15分钟。并问一问自己:“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我可以完成这项任务中哪个小部分呢?”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最后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写下你想要开始做的事,欢迎日后回来分享你的进展。希望大家都能摆正心态,拒绝拖延,想做就做,做就做到。我们下期见。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