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心理学(三)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八卦心理学》《心理学简史100年》《重口味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特别说明:以下内容来自推荐书籍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主要成就:记忆实验心理学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下面,我们就来八卦一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前面的内容请关注回看……
六、17世纪的现代心理学
经过14世纪至16世纪将近三百年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宗教改革,到17世纪时,笼罩在欧洲大地上的宗教铁幕终于被打破,思想的坚冰在人文与科学的暖阳映照下缓缓消融。
心理学也终于迎来了古希腊时代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又一位大师,被美国心理学史学家罗伯特·沃森称为“现代第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勒内·笛卡儿。
笛卡儿被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之父”,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发明解析几何和发现动量守恒定理,但其实他在心理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首先,他发现了神经反射和反射弧的存在,巴甫洛夫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条件反射,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另外,笛卡儿还研究过“本能”这个概念,成为日后精神分析学派的指南之一。
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和亚里士多德“身心合一”的心理学观点不同,笛卡儿认为世界上有一个完美的、和其他动物没什么区别的肉体的“我”,还有一个完全存在于精神世界的精神的“我”,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和肉体的“我”可以完全分开。
▲传说中神乎其神的松果体,其实只是进化中残留的无用痕迹
笛卡儿在自己的书里面说:“松果体最为轻微的运动也会极大地影响活力的流动,反过来说,活力流动的最轻微的变化也会极大地影响腺体的运动。”
笛卡儿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对“反射”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所谓反射,笛卡儿用来指代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发生的身体反应。“膝跳反射”就是一次最典型的反射。
笛卡儿去世大约一百年后,意大利生理学家伽尔瓦尼通过青蛙实验发现了在动物体内通过神经传导的生物电,而且这种生物电还可以引起人体肌肉的收缩运动。又过了100多年后,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相互独立地分别发现了条件反射。
七、18世纪心理学大爆发
随着生理学的进步,大脑和神经的作用逐渐被科学界所认知,18世纪的心理学新理论呈火山喷发态势。
▲颅相学所说的大脑各区域功能图示
这个时代,甚至出现了一些荒诞的理论学说,比如颅相学。颅相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性格和思维跟他的头颅形状有关。颅相学一方面借用了当时科学界对脑科学和神经医学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它的灵感又有很大部分来自于在人类历史上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相面术”。
中国古代,相面术曾经是一门显学,并且发展出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荀子》中就有一句话:“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到了汉代,相面术成为流行文化,《汉书·艺文志》中有《相人》二十四卷,这一传统一直流传千年。
在西方,相面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据说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有过一套通过看人的相貌来推断其性格的理论。不过真正把相面术发展成显学的是约翰·卡斯帕尔·拉瓦特尔。他的相面术理论建立在人的头部形状和身体结构之上,甚至还会研究人的手势和面部表情。
拉瓦特尔的学说在18世纪风靡了整个欧洲,据说达尔文当年参加探险时就差点因为鼻子的形状不符合相面术的要求而差点被船长赶下船,幸好他有一个十分宽阔的额头……
在拉瓦特尔相面术的影响下,1796年,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正式创立了颅相学(当时叫“头盖学”)。
加尔根据个人长期的个案观察,发现眼睛明亮的人,一般记忆力较好;头骨隆起的人,可能象征着贪婪的脑机能,是监狱中扒手的特征等。
真正让颅相学在全世界风靡开来的是加尔的学生、奥地利生理学家施普茨海姆,他在加尔的研究成果上更进一步,把人的大脑分成了35个部分,宣称每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正是他在1815年把当时流行的“人相学”和加尔的“头盖说”合二为一,称为颅相学(phrenology,意为“心灵的科学”)。
很快,一场颅骨学的狂欢在欧洲文化艺术圈里蔚然成风。就连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都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一书中专门开了一章阐述颅相学对精神研究的重要意义。
以今天的科学观点来看,颅相学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它的结论基本上没有实际价值,更无法用来指导实践。
未完,后续的内容请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