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我们该如何识别?如果伴侣是自恋型人格,你该留下还是离开?
本书既是一本心理学初级读物,也是一本如何与自恋者相处的实用生存指南。作者拉玛尼·德瓦苏拉博士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专注人格障碍研究数十年,被美国大学妇女协会授予“新星学者奖”。在作者看来,自恋型人格比PUA更隐蔽,却同样会给人带来巨大伤害。
第一部分: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它有什么典型症状?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自恋型人格障碍被定义为“一种自大自负、渴求万人瞩目,同时缺乏同理心的普遍行为模式”。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典型症状主要有:外表华丽精致、内心自命不凡,嫉妒心强,傲慢无礼,缺乏共情能力,在感情上只能建立肤浅的“亲密”关系。
虚荣心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认可。因此他们会更注重外表的装扮以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比如追求好的的学历、体面的工作、拿得出手的伴侣等。只要得到赞美,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美好的;但如果受到指责,他们脆弱的内心严重受挫。因此和他们相处就像坐过山车,很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
自恋型人格障碍被认为是“黑暗三人格”之一,并且总是与其他两种人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极具破坏性的复杂人格。
“黑暗三人格”指的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这是三个相互重合但又特征各异的性格。
马基雅维利主义指的是利用和操纵他人,以及玩世不恭。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身上尤其会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和人际关系中的欺骗行为。
精神病态是一种病态的自私。这类人格的人违反法律、规则和规范已成为常态,而且从不悔过自新。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冷酷无情。由于缺乏悔过之心和愧疚感,不愿或无力承担责任,因此精神病态患者一般都特别危险。
如何判断你的伴侣是不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呢?
非常实用的测试问卷:30道测试题,每个问题只要回答是或否,并记录“是”的数量。
1.你的伴侣是否对你和他人的感受表现得冷漠无情或无法理解?
2.你的伴侣在谈论他的生活、成就和工作时,是否夸大其词,喜欢自吹自擂?
3.你的伴侣是否认为这个世界唯他独尊,因此各个方面都应享受优待?得不到期望的优待时,他会生气吗?
4.你的伴侣是否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利用他人和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5.你的伴侣是否易怒易躁——时常小题大做?
6.你的伴侣是否经常认为人们接近他的目的是利用他?
7.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对他人吹毛求疵,但却容不得一点逆耳之言?
8.对于你结交的朋友、建立的人际关系、取得的成功和获得的机会,你的伴侣是否时常心生嫉妒?
9.你的伴侣做了不端之事后,是否毫无愧疚之意,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做了坏事?
10.你的伴侣是否需要他人不断地赞美和认可,比如赞誉、奖励和荣耀,是否会为寻求这一切而不遗余力(例如,在微信上不断炫耀自己的成就)?
11.你的伴侣是否经常撒谎,回避重要细节,信口雌黄?
12.你的伴侣是否精于表演?无论做什么都会哗众取宠,如举办的聚会、开的车、去过的地方以及生活的方式?
13.你的伴侣是否经常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你身上(例如,他对你大喊大叫却指责你小肚鸡肠,或者自己生活混乱却指责你不忠诚)?
14.你的伴侣是否贪财贪利,不择手段?
15.你的伴侣是否会在你情绪激动时,对你漠不关心?
16.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对你疑神疑鬼,缺乏信任,以至于你觉得是自己“疯了”?
17.你的伴侣是否很少陪伴你,舍不得为你花钱?是否只有在对他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慷慨大方?
18.你的伴侣是否时常推卸责任,一有问题就归罪于他人?
19.你的伴侣是否爱慕虚荣,只注重自己的外表?
20.你的伴侣是否有强烈的控制欲?是否总想控制你的一切?他对生活秩序、周围环境和日程安排的需求是否近乎顽固偏执?
21.你伴侣的情绪、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否鬼神莫测且自相矛盾?
22.你的伴侣是否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经常利用你和他人?
23.你的伴侣是否乐于看到别人的失败?是否会因他人生活、事业遭遇不顺而幸灾乐祸?
24.你的伴侣是否害怕独处?
25.与他人交往时,你的伴侣是否缺乏界限意识?与朋友和同事的关系超越界限时,即使得知你对此感到不悦,是否依然我行我素?
26.你的伴侣是否有过身体或精神出轨的情况?
27.你说话的时候,你的伴侣是否表现得爱搭不理的样子?比如哈欠连天,盯着手机,查看文件或做其他事?
28.当遇到压力或遭遇不顺时,你的伴侣是否变得异常脆弱或敏感?
29.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忽视或根本不注重基本的沟通礼仪和礼貌(例如,故意迟到,说话带刺,粗心大意,无视他人感受)?
30.你的伴侣是否经常通过光鲜的外表和迷人的魅力吸引别人的注意?是否擅长调情,经常与他人打情骂俏,通过社交媒体或短信与他人开一些媚俗的玩笑?
如果这些问题中有15个及以上的答案为“是”,那么你的伴侣很可能是病态自恋者。如果有20个及以上的答案为“是”,那基本可以肯定ta就是病态自恋者。
第二部分: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如何形成的?
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1. 早期生活环境,主要是指亲子关系。2. 我们的主流文化。
1.早期环境的“镜映”体验:镜映是指父母需要像镜子一样对孩子的价值、成绩和成就做出适当的反应,类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奖励正确行为,惩罚错误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镜映’作用下,能够逐渐完成从“外部肯定”转变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真实的自我意识。
自恋者就是因为童年时缺乏这一体验,导致成年后依旧坚持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停地在世界上寻找一面镜子,因此他们仍然需要依赖世界的认可和赞同来增强自尊。一旦外界给的反馈不够或者不正面,他们便会暴躁易怒,把错误都归结于他人。
2.主流文化为培养自恋者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现代科技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助长了自恋的滋生。
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新时代下,很多人意识到,自恋在当下似乎更有助于获得名声和财富。
教育方面,书中指出美国社会的教育方式25年来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孩子不遵守规矩就用戒尺教训的时代,一下子跳跃到“人人都有奖杯”的鼓励式教育。这导致很多孩子没有经历过挫折,无法形成清醒的自我认知。
第三部分:如果你的伴侣是自恋型人格,你该怎么做?留下来还是离开?该怎么做才能降低伤害?
无论你选择留下还是离开,做这个重大判断之前,希望所有人都先知道以下这两点。
第一点,自恋者永远不会改变。
第二点,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感情中,最常见的感受是:“感觉自己不够好;自我怀疑;频繁道歉;无助与绝望;悲伤难过或压抑沮丧;焦虑不安,郁郁寡欢;心神不宁;丧失生活乐趣;羞愧感;精神耗竭以及情绪衰竭”。
如果你在权衡再三后,选择留下,那么你就需要管理自己的期望,学会正确地信息分享方式,减少沟通中的摩擦。
“消息三原则”:把沟通信息分为好消息、快消息、无关紧要的消息。用不同的方式与伴侣分享这些消息,减轻与他沟通时对你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选择留下,你需要从实际和心理两个方面做准备。
在实际的方面,你可以做好记录存档,以防对方狗急跳墙,尽早搬走同时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因为对方曾是和你最亲近的人,对你的私人信息了如指掌。他们在愤怒之下很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给你或者是你的家人带来麻烦。
在心理方面,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来让自己走出来,但是千万要警惕那些试图将你推回“沟通”道路之上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