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迷雾,正在毁掉你人生

2022年09月28日03:54:31 心理 1173


心理迷雾,正在毁掉你人生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壁纸号

“我们能够持续感到心满意足,即便今生始终伤痕累累。”言尽于此,而意无穷。近来也增加了几个小可爱的关注,感谢各位!


莎士比亚说,“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


很多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瞬间脑袋放空、不知道自己是在发呆还是想什么,或是睡前的胡思乱想,一旦自己想改变什么?头脑就会说,“你不行的。”“这太辛苦了”“还是放弃吧!”


这两天,师傅做菜越来越敷衍了,因为他是股东的亲戚,也不受店长管。昨天做了一盆青瓜腐竹酸菜鱼,我看了一眼一点食欲都没有。然后看到平潭岛店的伙食,听说那边缺一个管家,我的头脑立马活跃了起来“去吧去吧”,我没有立即询问管家需要什么条件,我开始整理我的年末计划,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主要以学习备考为主,虽然这个伙食确实很诱人,但是和我的短期规划并不符合!另外,民宿管家需要招待客人,耐心和服务缺一不可,我个人性格偏向于不跟人沟通专心研究这样,最终,我没再理脑海中喋喋不休的“去吧去吧”各种诱惑,我把这种想法命名为“短暂思考”,然后根据规划完成每日学习。


心理迷雾,正在毁掉你人生 - 天天要闻

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会陷在“心理迷雾”中。比如上课的时候看着一个方向然后脑子里好像什么也没思考,或者不知道在想什么?就这样一节课沉浸在我们思维中,错失此刻的现实生活。


当然,偶尔的思维放空也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也会在某时被自身想法所吸引,它们似乎对生活很有帮助:午睡中做个春秋大梦、梦与现实缝隙里看到已经逝去的人等。但是我们需要平衡这个尺度,如果不做出行为上的改变,会整日游离在乌云密布的“心理迷雾”中。


而且,如果长时间沉浸在“心理迷雾”中,回到现实的时候会察觉这种差距,理想和现实还是存在幻想的,差距感越大,头脑中的无益想法越多。“这不可能”“这不应该”“我应付不来”“为什么会这样”还有可能会幻想出来更糟糕的情景。这种想法很正常,只是对实际没有什么作用罢了。


我们的想法本身并不是问题,想法不会制造心理迷雾,是我们对想法的反应方式制造了心理迷雾。


我们的想法只不过是会形成脑海中的文字或画面。现在,闭上眼睛,留意头脑中的想法。假如在开始头脑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一个空旷空间,再想一会可能就会很多画面,比如“待会吃什么?”“美团优选菜到了可以改善伙食”“小酥肉~嘶溜!”


如果我们只是短暂思考,它们就不会制造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紧抓不放,这时它就会化身迷雾,缠住我的腰,引诱你沉沦,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废掉了。


面对生活中狗皮膏药似的“心理迷雾”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解离”是指我们和想法分离,看穿它们的本质:不多不少,只是一些词语和画面。


想法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真的,无论是不是真的,再多的沉浸对现实毫无作用。我们无须关注,解离要紧。在解离状态下,我们允许想法存在,但不会完全遵从,也会允许它们停留或者离开。


同时,如果是对我们有帮助的想法,我们也可以制定计划,采取有效行动,把想法变成实践。


心理迷雾,正在毁掉你人生 - 天天要闻

我们可能陷入担忧,愤恨的情绪,或是花好几个小时思考自己面临的难题。(每次这样我都感觉再浪费时间,想那么多什么事都没做,学习进度毫无变化)或者,你在读某本书的某一页,读到最后却完全不记得读了些什么?


解离第一步,留意我们迷失在想法中或者是完全被想法吸引或占据。回到当下,不再恍惚。当你走出来的时候请留意你身在何方,正在做什么?你刚刚思想放空错过了什么。意识到自己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心理迷雾”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吃惊。


解离第二步,为头脑活动命名。例如,“思考”,也就是将这个过程命名为“思考”,这样会帮助我们和头脑中的迷雾拉开距离。


解离第三步,我称为“削弱”,大体上就是针对想法做些工作,“削弱”它们的影响力。


我们都有足够机会学习、成长和觉醒,并对生活心生感恩。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当然要从中学习成长。


生命本身蕴含的荣幸是:我们确实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只要我们想,随时随地都能充分利用这种良机,直至生命终点的最后一口呼吸。


心理迷雾,正在毁掉你人生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