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

2022年09月28日01:58:03 心理 1659

人会有很多负面情绪,比如:伤心、恐惧、惊慌、担忧。

这些负面情绪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呢?

如果你总是去想,这些负面情况会积累成疾。

黄帝内经》:说:

恐伤肾,悲伤肺,思伤脾,喜伤心、怒伤肝。

有人会问:这么可怕,我有了这些情绪是不是意味着会生病?

也不尽然。

因为,只有进入你心里的负面情绪,才会积累成疾,如果能够自生自消,是无大碍的。

比如,你被一个人怼了一句。

如果对方怼了你,你就觉得自己的自尊心、面子都受到了极大地损害,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完全受不了,你气不过,每天都会想这件事,每天都很抑郁、愤怒,那么,长久以往,这股怒气会结郁在你身体器官的某个部位,那个久而久之这个部位就会发生病变,你的身体就会出毛病。

如果对方怼了你,你怼了回去就解气了,那么,这种哪怕一开始有负面情绪,后面负面情绪没有保留太久就消失了,那么,这就不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还有一种人,如果对方对怼了你,你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而是听着对方说了什么,你在思考他说的对不对,对的话就去思考,应该如何完善,不对的话也不多说一句废话,而是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人不会过多的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不会生起多少负面情绪,他们内心清静,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明白负面情绪的危害,所以,他们活得很坦然。

人有七情六欲,难免会有伤、恐、惊、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内心深处留下了负面情绪。

那么,有人会故意留下负面情绪吗?

基本没有。

但是为什么负面情绪还会留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

因为他们没有掌控好负面情绪,使负面情绪失控了。

就好比:“春雨飘微”,人们并不会害怕雨水打湿自己的衣服,因为大家知道这样的雨不会下很长时间。

再比如,“秋风乍冷”,人们不会盲目地去穿厚衣服,因为人们知道,这种温度不会继续降下去,而且很快会回温。

但是,如果一场雨越下越大,一股冷空气使气温越来越低,这就超过了人的预期,与人的预期不同,就会出问题。

这就是失控。

所以,产生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无法掌控负面情绪。

既然失控是产生负面情绪的重要原因,如果要消除负面情绪,我们就要知道,每种负面情绪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只有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才能明白如何针对性地去消除它们,已达到可控的预期。

《学经》说:

贪恋痴妄易生伤恐,虚言挂碍易生惊忧。

贪恋、痴妄、虚言、挂碍,这些心理活动容易产生伤心、恐惧、惊慌、担忧的负面情绪。

更重要的是,这些心理活动很容易无止境的放纵下去。

比如,

贪恋:人的贪欲本身就是欲壑难填的。

痴妄:人内心的虚妄就如同深渊一样,会一直陷下去,没有止境。

虚言:你说一句谎话,会用一百句谎话去圆,当你把说谎成了条件反射,那么,你的内心将无处安放。

挂碍:总是牵肠挂肚,就会失去对当下的把控,整个人也就沉浸在了思念、忧患之中。

这些行为最后会导致“伤、恐、惊、忧”的负面情绪。

如何解决呢?

既然知道了负面情绪怎么产生的,那么对应根源去解决就行了。

“忧”源于挂碍,解决方法是消除挂碍。

如何消除挂碍?

不要总是思念、空想,要去做,去行动。

惹人忧者,未完之事也,故有劳而作,以去其挂碍。

“惊”、“恐”是源于虚言,你总是说虚假的话,你会变得不自信,害怕被拆穿。解决方法就是说到做到,言行如一。

心有所惊者,言出而行未践,虚言有伪也,故言行如一,以得心安神静也。

“伤”、“悲”源于痴妄,解决方法是踏下心来实心做事。

惹人伤悲者,痴迷妄思也,故知道而易行,是为得慧也。

我们通过思考和改善行为内心能变得通达,会感悟出很多事情,对于曾经执迷的事情也会放下、看透。

正所谓:

知来者不追,知往者不究,过了过了,事过则了,释然而不相介怀。

知言者无妄,易行者不迷,做了做了,做了便到,知言而无有挂碍。

负面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