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骆
来源:跨学科心理学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f0jePYuDiRiZp34nJ4wTg
节选:
2013年,xxx和xxx,就转基因食品问题,在网上公开争辩,x说有害,x说无害;2016年,国际绿色和平组织表示,转基因食品会造成基因污染,但随后,110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合署名,支持转基因食品。你,相信谁?
国际癌症研究总署一项针对十三个国家的研究表明,经常使用手机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比不用手机的人高40%;但另一项实验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并没有损害健康,还可以减少记忆损失,避免老年痴呆;国际卫生组织的官方报告称,“没有证据显示手机对健康有害”。你,相信谁?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父母关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离婚甚至会毁掉孩子的性格。但科学家综合分析了67项关于离婚对孩子影响的研究,结论是,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很小,在排除因贫困离婚的因素后,影响就更小了。你,相信谁?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知识——学校、读书、媒体、朋友、专家...但可能很少去在意一些看上去无关紧要,但细思极恐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我们又凭什么相信?
知识都是哪儿来的?
知识都是从哪儿来的?
请看几句话:
“红糖补血”;
“枇杷止咳”;
“猪肝补铁”;
“日心说”。
知识大部分是听说的、学来的。我们的问题是,这些知识的源头是什么?
先说结论:
“红糖补血”源于想象;
“枇杷止咳”源于经验总结;
“猪肝补铁”源于科学研究;
“日心说”源于想象。
红糖并不能补血。这个说法,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猜想:都是红色,吃啥补啥。在现代医学诞生前,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朴素想象。
(但你依然应该在女朋友痛经时,在床边端上一碗红糖水,握着她的手,和她聊聊星座,闭嘴不提这篇文章中任何一个字。)
枇杷确实能够止咳,是人们在生活中的经验观察所得。但古人无法得知,之所以能够止咳,不是因为枇杷,而是因为糖。糖流过咽喉,能促进咽喉部生成一层保护膜,避免了神经被病菌刺激。所以,冰糖炖梨也可以止咳,枇杷止咳糖浆确实有效。那棒棒糖可以吗?答案是,棒棒糖效果更好,因为棒棒糖会持续释放糖流经咽喉。只是万一为了止咳,孩子吃棒棒糖上瘾,对牙齿又不好了。
100克猪肝约含铁22-31毫克,吸收率22%左右,是很好的日常补铁食物。得出这个结论需要的基础有:一、知道人体(血红蛋白)需要铁;二、测量食材含铁量,以及人体吸收量。古人很难想象人体需要铁,中医在吸收现代医学结论之前,对猪肝的描述是“主明目”。同时,铁含量和吸收率的数据,也是科学工具测得。这个看似日常饮食健康的小知识,其实是一个相当有现代科学味道的成果。
我们都知道,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地心说的理论中,地球是中心,日月星辰在各种不同位置和大小的球壳上运动,球壳被叫做“本轮”,当然不是只有一个本轮,亚里士多德的计算中有56个,后来发现还不够精确,增加到80多个。
地心说的模型
这种天空中套了80多个壳的理论今天听起来很荒唐,很难和日心说pk。但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日心说的计算,远远不如地心说的精准,因为他错误的认为行星轨道是正圆。
直到1609年伽利略用自己做的望远镜,看见了日月星辰,再由开普勒将圆形轨道调整为椭圆轨道,日心说才渐渐站住了脚。
知识来源如此复杂,于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
我们能相信谁?想象就一定不可信吗?为什么科学进步还会依赖想象?科学研究就一定可信吗?
对这些问题,从朴素的思辨,到科学哲学不断迭代,人类探索了很久。
欲知标准答案,这里有全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f0jePYuDiRiZp34nJ4w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