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2022年06月28日23:30:16 心理 1483

1974年,在一个房间里,一名少女眼含泪花,浑身凌乱,伤痕累累。而一旁的观众却视若无睹,继续伤害着她。

有人用剪刀剪开了她的衣服,有人把玫瑰花的刺扎在她的肚子上,甚至还有人将一把装有子弹的手枪对准了她的嘴巴。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从晚上8点到凌晨2点,在这段时间里,这名少女只是惊呆呆地看着人们对她做的这一切,眼含热泪,却无法反抗。

直到凌晨2点左右,她才含着眼泪走向观众,而此时观众却像做了错事一样不断后退,最终跑掉了。

这一幕不是电影,也不是舞台剧,而是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创作的行为艺术:韵律0》。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玛丽娜的行为艺术

玛丽娜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人,参加过战争。玛丽娜的童年是在军事化管理中度过的,衣食住行都受到较强的约束,需要根据时间表来执行。

尤其是玛丽娜的母亲,对她要求更是严苛,一旦违背家长意愿,就会遭遇打骂,压抑式的家庭教育让她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大之后她的艺术作品才会如此荒诞、自由又引人思考。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长大之后她遇到了同样是艺术家的男友乌雷,相遇之后创作了一系列与性别、爱情和时空观念的行为艺术。

其中包括《时间的关系》。在这个作品中,它们的头发被捆绑成一个辫子,两个人形影不离,但又相互背对对方,不发一言,持续了整整17个小时。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个作品是以生命为赌注,两人面对面站着,乌雷手持带有毒液的毒箭,对准玛丽娜的心脏位置,整个过程持续了4分10秒,在此期间只要乌雷有任何差错,就可能导致玛丽娜中箭受伤,甚至死亡。

而这场行为艺术也被解读为爱情,爱情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对方,即便对方没有想要伤害自己,但一个差错也会让自己粉身碎骨。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玛丽娜虽然被人称之为“行为艺术之母”,但是真正令她名声大噪的,还是《韵律0》,在这场行为艺术中,她直接触及到了人性最阴暗的一面。

《韵律0》

意大利那不勒斯,晚上8点钟,一个房间里的桌子上,摆放着72种物品,其中包括玫瑰、蜂蜜,剪刀,匕首,十字弓,灌肠器,甚至还有一把装有一颗子弹的手枪。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房间有一个告示:准许观众随意挑选桌上的任意一个物体,与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进行身体接触。

同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使用麻醉药将自己麻醉,以便让自己无法反抗,还签署了一份免责声明:

在表演开始后,就算有人杀了她,也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这场行为艺术刚开始,观众们使用的手段还非常温和,有人轻轻地挪动她,有人亲吻她,还有人帮她整理衣服。

这段时期人们并没有什么恶意,或许是没有放开手段,或许是担心玛丽娜的报复,或许是不愿意做第一个伤害玛丽娜的人。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疯狂的伤害是在表演2小时后发生的,围观的观众终于确认玛丽娜不会反抗,于是对她做的事情越来越过分。

有人在她脸上随意地乱涂乱画,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还有人用刀划伤她,

有人用绳子把她绑起来,还有人朝她头上倒水,甚至还有人亲吻她的私密部位。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更有甚者,人们将她的衣服完全脱掉,拍下她的裸照之后还让她拿着展示。甚至还有人趁机猥亵,意谋不轨。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要知道的是,这场行为艺术是在开放的空间里进行的,房间里有很多人,但是面对明显的伤害行为并没有人制止,平时我们所说的“见义勇为”的勇士也没有出现,人们肆无忌惮的伤害她,不断挑战她生理和心理的底线。

眼看着她没有任何反抗,观众的行为一再疯狂,直到有人拿起桌上的一把枪,上了子弹,对准她的嘴巴,准备扣下扳机。

要知道的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已经将自己全身麻醉,动弹不得,难以逃生;而且还签署了免责声明,这意味着别人真的可能会开枪打死她。

1974年,女人将身体麻醉任人处置,人们却不断挑战她生理心理极限 - 天天要闻

好在,人群中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与持枪的人扭打在一起,终于让这场荒诞,但又离奇的人性考验结束了。

6个小时后,麻药逐渐褪去,玛丽娜恢复了知觉,双眼审视着四周看着观众,而刚刚对她肆意伤害、羞辱的观众却一个个地害怕地跑了。

这场行为艺术考验了人性的丑恶,也在不断挑战着玛丽娜的生理和心理极限。事后她表示:

如果你把决定权交给观众,他们可能真的会杀死你。

这场行为艺术的影响力非常大,是人类学伦理学,群体生态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政治社会学的经典范本,也是人们经常讨论的“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范本之一。

这场行为艺术之所以令人深思,一方面是当一个人丧失了全部的反抗能力时,那么她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对方,任人处置,而事实上人们也真的可能会杀了她。

#女人##心理##生理#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