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讨厌与人沟通?不喜欢与人沟通?甚至,害怕社交?就是因为我们不能从与人沟通中有所收获,甚至,损失更多。
沟通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是什么?说话!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人说话,是我们社交恐惧症的病根。
我们总是不知道该给别人聊些什么。我们总是害怕,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不感兴趣,或者,讨厌自己说话。所以,我们越是害怕,就越不敢说话,于是就显得拙嘴笨舌。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人,主要是无法洞悉别人的情绪,不会随声附和,安慰和鼓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心中装不下他人的感受和情绪,所以破坏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我们说话时,没有掺杂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讲起来就没有节奏感,没有真情实感,过于平淡。甚至,如果掺杂了太多我们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讲起话来,就会过于激动和尖锐。这些都会引发别人的反感,从而将我们排斥在团体之外,这就会让我们更加孤僻。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心中没有别人的情绪和感受,目中无人,唯我独尊。
如果我们孩子也是这种情况,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将面临非常不利的局面,甚至非常有害,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但问题是,有的家长无法给孩子更多的帮助,甚至帮倒忙。比如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就一个人玩,不要理那帮人,还有的家长更是觉得自己孩子没错,错都在别人。这些做法,都更加助长了孩子的交流障碍。他以后走向社会,总要与别人接触。总要独立生活。到那时候,诸事不成,甚至连好工作都找不到,才真正的深受其害。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改善孩子的这种现状吗?其实是有的。比如。如果我们的孩子想加入某个小团体,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从这个小团体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观察他模仿他,再与他一起玩,就行了。这就是先跟这个小团体产生联系,然后跟他们取得同步,最后说点他们想要听的内容,以求得进一步拉近关系。
任何社交,都是先从求同开始的。所谓求同,就是跟别人的行为尽量同步。顺着别人的话题,聊点他们感兴趣的。这样才不会被别人讨厌。
所以,如何破解社交恐惧症呢?从放低自己的身段,做个好学生、好听众、好捧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