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伤春悲秋”,心理科医生这样说

2021年09月07日22:08:05 心理 1562
我们为什么会“伤春悲秋”,心理科医生这样说 - 天天要闻

一转眼,立秋已经一个月了。自古逢秋悲寂寥,近日,“原来真的有悲秋综合征”上了热搜,1.4亿的阅读量说明网友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我还以为我矫情,下班时天都黑了感觉好寂寞。”悲秋综合征是啥?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治医师那丽娜表示,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们可能确实可能会在季节之交产生情绪波动,学会自我调节很重要。

季节交替,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夏天的风那么闷热,却想谈恋爱;秋天的风凉爽舒适,却让人悲伤不已。”近日,一位网友分享自己到了秋天便患上“悲秋综合征”,一时间引发不少网友热议。“太对了,尤其是秋天的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吹一阵风感觉心情巨差”,有些网友跟帖表示感同身受。不过,也有部分网友直言,“那我跟楼主相反,可能是春夏综合征。”

无论是悲秋,或是悲春,不难发现在季节变化之时产生心理、情绪,甚至生理不适的人群并不在少数。那丽娜告诉记者,在日常门诊中也发现在季节交替时,有些本来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确实容易出现不太稳定的情况。“这样的波动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都有一定关系。”那丽娜指出,比如睡眠与日照时间就有一定关系,“夏天阳光时间相对偏长,秋天渐渐缩短,这就可能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的一些激素变化,对于一些比较敏感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反应可能就会大一些。”

调节情绪,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是不是出现“悲秋综合征”就是生病了?那丽娜认为,如果只是因为到了秋天而产生情绪反应本身是正常的。“这是人类正常的情感作用。比如看到落叶,对不同的景象、不同的事情有一些情绪,很正常。但如果达到了一定严重程度对生活影响很大,就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那么面对可能存在的换季情绪波动,我们该如何更好呵护自己的心灵呢?那丽娜指出,首先要保证我们良好的基础身体状况。根据夏天和秋天的昼夜时长不同,应季食物不同,起居也要相应做出调整。“比如要保证日常的营养供应,良好的睡眠,并且要做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外界冲击。”

“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师。”那丽娜指出,更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适应,“可以从自己比较成功的经验上找办法。比如做哪些事的时候情绪是好的,做哪些事的时候能改善比较疲乏的状态,可以把这些记录下来,当你不舒服的时候,就可以翻看,找一找这些方法帮帮自己。”但那丽娜也提醒,当自我调节遇到困难,或面对一些问题时也可以及时寻求正规、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帮助。

延伸阅读

秋季,关注孩子的“分离焦虑”

“我的悲秋综合征一定来源于每年开学的恐惧。”在话题讨论中,有网友这样表示。其实,从夏入秋,对于还在上学的小朋友、大朋友来说还意味着新学期的开始,告别假期里和父母家人朝夕相处的状态,孩子们要走进校园,这时有不少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

何为分离焦虑?那丽娜介绍,这是指未成年人与有亲密关系的主要抚养者分开,会产生一些超过正常水平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事实上,从婴儿期开始,分离焦虑就可能出现,而对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即将要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会尤为明显。“因为孩子本身没有安全感,他并不清楚外面是什么样的环境,因此会哭闹、紧张,包括一些孩子会说自己不舒服不想去上学等等,在一定范围内的焦虑反应是正常的。”

那么家里的小宝贝出现分离焦虑该怎么办呢?那丽娜认为,从养育者的角度来说,首先不应过分紧张。“这其实是人类的正常自然反应,但因为孩子很小不会用理性的方法表达,只能用哭闹来希望有人去关注、保护他。这个时候给予一些支持和安慰是很重要的。”那丽娜表示,可以从小的步骤开始锻炼,“比如先跟孩子明确,离开几分钟就马上回来,然后让孩子看到你在说好的时间真的回来。一次次逐渐加长时间,那么孩子慢慢分离的反应就会减弱。”

那丽娜强调,在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惩罚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采用正强化,比如孩子10次分离中有9次都哭闹,只有一次不哭闹,那么家长就可以挑那一次去表扬他鼓励他。”那丽娜表示,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很快融入到环境中去。“所以有时候是家长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其实家长对这个事情特别紧张的时候,孩子是会感受到这种反应的,那么他的情绪也就不太容易稳定了。”

孩子焦虑的本质来源于他们对于未知的环境没有掌控感,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紧张,从而想象自己肯定适应不了,甚至觉得一定会发生糟糕的事情。那丽娜谈道,作为家长,可以提前跟孩子聊一聊幼儿园、小学每天都要干嘛,“看些视频,有条件的话可以提前去参观一下幼儿园或小学。给孩子更直观的感受,也会减轻心中的焦虑感。”那丽娜表示,在入园、入学前夕,父母帮助孩子调整作息也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学校的时间来,小朋友发现自己是能做到这些事情的,慢慢就会有主动性,就更愿意去做这些事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来源:扬子晚报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