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学科技社
自从2022年12月7号,新十条公布并且开始实施之后,我国的疫情管控就从过去的国家统一管控变成了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感染了的患者也不必再强制隔离,只需要自己在家自行隔离即可。放开之后,一二线城市首先开始爆发,感染者数量爆发式增长,紧接着三四线城市和一些偏远城市以及农村的感染者数量也不断增加,逐渐迎来爆发顶峰。
到目前为止,新十条已经开始实施了二十多天,在这二十多天之中,网络上和社交媒体、社交平台当中对于疫情放开的讨论也在逐渐转变,从一开始的大多数人支持放开,当如今支持放开和反对放开的人数已经相差不多。这就让人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有没有可能国家再次封控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简单的,不可能,或者说几乎不可能。
接下来我们就从国家财政压力、人民群众利益以及国家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
国家财政压力
疫情三年以来,从一开始的国家报销治疗,再到后面的免费疫苗、免费核酸等方面来看,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在这方面的开支是巨大的。国外许多国家在疫情早期选择放开也和财政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财政压力不仅仅是在支出的金钱方面,同样也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无论是核酸、疫苗还是一些如口罩、消毒酒精、抗原试纸等基础的医疗资源,都是需要材料去制造的,并非是用钱就一定买得到的。这对国家的物力也是一种很大的负担。
人力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从医院当中的医护人员,再到管控时期的隔离人员乃至是平时做核酸时候的工作人员,都是需要工资开销的。这部分的开支也要由国家进行负责,而且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这部分所需的人员数量也同样庞大,对这部分人员的审核、考察、监督也是庞大的人力开支。
人民群众的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全面放开封控也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是在放开前期,很多人无论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还是在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当中,都在呼吁或是支持放开,对于人民的想法,国家肯定是要加以参考的。另外一方面,疫情三年,随着后期是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动态清零等方式,对生产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但是时不时的小规模爆发以及一些矫枉过正的防疫举措,都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疫情防控期间,一部分人可以居家上班,但是有更多的人是没有办法居家上班的,更何况很多企业的经营也受到了影响,开不出工资甚至是企业关张的情况都层出不穷。时间短可以坚持,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很多人面临车贷房贷失业的压力,也很难坚持。
为了保护人民而伤害人民,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人民至上”的防疫政策。
国家的发展
在疫情期间,因为我国对外来入境人员严格的防疫措施要求,对国家的外贸发展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如果说疫情期间哪个行业受到的损失最严重,那么跨境电商一定榜上有名。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在深圳、厦门、杭州等地区都呈现出了一种蓬勃发展的趋势,依托于国内强大的制造业,无论是在欧美地区还是东南亚地区或是拉美等地区,我国的跨境电商都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疫情封控以来,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急转直下。
从跨境电商这一行业的发展就可以窥见全貌,在疫情三年以来,因为无法与世界交流,国内的工厂也大规模停工等原因。我国的很多行业发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出现了倒退的情况。国家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竞争能力,更好的和世界上其他地区交流融合,也能够让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做好个人防护,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一部分人希望再次封控主要是因为担心被感染,或者是因为家中有老人孩子,担心老人和孩子的身体状况。这种担心是正确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这就要再次封控。如果担心自己被感染,那自己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或者可以继续个人封控来减少出门,如果担心家人被感染,那么可以让免疫力弱的老人孩子减少出门,出门之前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回家之后及时消毒,都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被感染的。
封控全面放开之后,我们便成为了自己的健康责任人,在这种情况之下,更应该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佩戴口罩,及时消毒。对于一些感染了的患者而言,也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尽量减少出门,甚至是不出门,避免进一步传染。
最后总结:以上所述目前疫情已经全面蔓延,各地都已达到了感染高峰,国家再度封控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是加强个人防护,守护好家人,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抗疫胜利。
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