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之中,海萍与海藻的姐妹情是绕不开的话题。用海藻的话说,海萍是比妈妈还要坚强的女人,姐姐一直是自己的最强支柱。
海萍在自己生活最窘迫的时候,依然毫无怨言地照顾着海藻,为妹妹遮风挡雨。这样的海萍,完全是中国好姐姐一般的存在。
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关怀备至、无微不至的好姐姐,在海藻陷入与宋思明的爱情纠缠时,在妹妹沉沦于全职小三的纸醉金迷时,她在哪里?
海萍眼睁睁地看着海藻在欲望中沦陷,自己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妹妹肉体换来的便利。海萍的撕裂,其实是由姐妹二人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所决定的。
郭家的家庭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胎家庭。海萍是家中的长女,父母给予的关爱十分有限。海藻作为全家年龄最小的孩子,从出生开始便受到了父母与姐姐的关爱,一直是全家照顾的对象,因此对于家庭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依赖。
海藻生来养尊处优,海萍却只能自立自强。在几乎所有的二胎家庭中,老大往往是被忽略的存在。弟弟、妹妹们的横空出世,对于老大们而言,往往是灾难的开始。由于父母关注重心的变化,在本该享受关爱、快乐童年的日子里,老大们往往一边被父母边缘化,一边还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11岁的海萍照顾4岁的妹妹,这不是剧中特有的个案,而是无数个二胎家庭中同框的画面。
在生活的倒逼之下,二胎家庭的老大们总是需要教自己成长,为自己疗伤。她们总是更主动、更努力、更奋进的那一个,正如剧中的海萍。所以,海萍骨子里的韧劲和市侩,都是原生家庭赐予的标签。这才是角色看似矛盾与撕裂的内在逻辑。
正如海藻说的、我们见的那般,在海藻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处于缺失的地位。但,这不是一切的答案。
在姐妹关系之外,海萍与海藻之间,还有另一层隐藏的关系。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郭家不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小镇教师微薄的收入根本无力供养两名大学生。所以,父母在穷尽一生之力把海萍送入大学校园之后,海藻的生活起居、日常开支只能由海萍来承担。
剧中有一处细节从侧面印证了猜想。在海萍买房时,父母曾借给她四万元;但是当小贝满怀憧憬地与海藻畅想未来结婚买房的美好生活时,海藻直接给她泼了一盆冷水——父母所有的钱都已经借给了海萍,没有钱再借给自己了。
在海萍基本为海藻费用全包的情况下,七年间,郭家老两口也仅仅只是存了四万元。所以,海萍供养海藻既是现实,更是无奈。
因此,在海藻的生命中,海萍从来都不单单是姐姐的角色。在长姐如母的观念里,在经济拮据的家庭中,更多时候,她是以母亲甚至投资人的角色出现在海藻的世界里。
对于这样的特殊关系,姐妹俩之间有一种无声的共鸣。所以,海萍想要买房,才会在没有征求海藻的意见之前,就擅自作出了让妹妹等等再结婚的决定。海萍以海藻的天使投资人自居,毕竟,没有海萍的付出,就没有海藻的今天。
在苏淳借高利贷爆出后,海萍想都不想就接受了海藻给的六万。其实,小贝的钱与宋思明的钱,在海萍看来,都是自己投资的回头钱。
循着海萍的视线,我们自然能窥见她的内心——零存整取也好,定期分红也罢,这不过是我应得应分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海萍都认为自己拿得理所应当。毕竟,凭自己的投资眼光挣钱,不害臊、不丢人。
在我们的身边,郭海萍式的人物随处可见。此前热播的《幸福到万家》中,王庆来一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王庆来借钱给弟弟在城里买了房,潜意识里就把自己也当作了房子的主人。因为,在他的认知中,这房子是全家人出资购买的,横竖都有自己的一份。
郭海萍与王庆来,剥开剧情赋予的外衣,有着完全相似的内在逻辑。
抽丝剥茧之后,一切水落石出。对于郭海萍而言,妹妹有无出轨、是否当三,这些都是天空飘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只有小孩子才会在意带有腥臭的钞票,成年人的世界里投资从来只看回报。
郭海萍的自私,都是原始股在作祟。
声明: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必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