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殃。
这话有没有道理,咱们暂且不论,这话从何而来,咱们也不必深究,只当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我们要讨论的是,疫情三年以来,那些要载入历史或者野史的人和事,我们从中是否看懂了什么?
历史最不好讲,哪怕发生在眼前的事,一个人一个看法,捕捉真相,非常之难。
仅供参考
记得法国有个历史学家,一天下午,他正在专心编著历史书,突然,窗外有人争吵,他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争吵的原委,于是他走出去,劝说对方,并对一方,提出了批评。这时,旁边的人,非常生气的对历史学家说,你说的不对,明明是那个人的错,你为什么要说他?
历史学家说,我刚才看到,确实是这个人的错。
结果旁边的人说,不对,我一直在这儿,明明是那个人的错,你怎么能指责他?是你弄错了。
这个时候,历史学家陷入了深思,就连眼前发生的事,尚且不能弄清楚,过去的历史,又怎么能找到最真实的真相呢?于是他回家之后,将编写好的历史书,一把火烧了,决定重新整理。
讲这个故事,就是表明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要用辩证法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和事,你认为错的,在别人那里,就是对的,且合情合理。你认为对的,在别人那里,可能不值一提,且浅薄而无知。
我们习惯于因果关系,习惯于非黑即白,但是,立场不同,利益不同,犹如太极,相互纠缠。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一些人和事,再光怪陆离,再匪夷所思,再耸人听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是说回我们一开始探讨的话题,疫情三年以来,我们看到的或听到的那些人和事,我们从中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能否让我们的人生受益?
疫情三年以来,太多的人和事,或让我们感动,或让我们气愤,或让我们思考,就说最近吧,有两位女性,登上了热搜,一个是李少莉,一个是刘红英,这里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我们只讨论事实,已知的事实。
郑州的刘红英是一位社区书记,在疫情发布会上,讲述了为了疫情,为了工作,错过了女儿的成人礼,我们以常理猜测一下,刘书记这样悲情的讲述这么一件她认为非常重要的“大事”,本以为能博得人民的共情,本以为会博得赞美和掌声,结果却如潮水般的一面倒,令广大网友义愤填膺!
不对吗?
不对啊!
或许,刘书记习惯了听好话,上级的表扬,下属的赞美,甚至不乏阿谀奉承及捧杀之徒,这也难怪,会让刘书记事后拿着大喇叭为自己辩解,在她看来,自己委屈,自己没错!
可是你别都当真啊,遇到火眼金睛,阅万千网络红人无数的广大网友,什么白骨精,再怎么变化,也会漏出原型!
刘红英拿错过女儿成人礼这件事,本想博得人民的共情,可是人民并不买账,在她看来要紧的事,在人民眼里,只是一件小事,只是她个人的家事,与万家灯火,黎民百姓相比,孰轻孰重,网友分得清,刘书记拎不清?
在疫情之下,有多少人为柴米油盐发愁?有多少人为房贷车贷网贷发愁?有多少人为逃离富士康一步步走向老家发愁?
这里的哪件事,不比她错过女儿的成人礼重要、困难、值得人同情?
究竟是谁不理解谁?
我想这里是一目了然!
此时此刻,我想起来《天下粮仓》里的那个王干炬,“吃了咸菜滚豆腐,皇帝老子不及吾”,说实话,可能刘红英还没有那个王干炬可爱、率性、被网友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