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2022年10月07日18:52:00 资讯 1298

有这样一个人,生于战乱,家境贫寒,厄运缠身,坎坷不断。


他有着比普通人更低的人生起点,却硬是把一副烂牌打出了王炸的水平。


在商界,俞敏洪称其为智者,任正非视其为偶像。


哪怕在哲学领域,季羡林老先生都高赞他的才学,当属凤毛麟角。


他就是刚刚离世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90载的人生里,他为我们留下的不止经营人生的智慧,还有提升心智的良方。


如果你对当下的生活不满,不妨从他的身上找找答案。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最近,一条#打工人上下班两副面孔#的帖子登上热搜。


不少人生活里生龙活虎,可一打卡上班,就立马蔫了下去。


其实,稻盛和夫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工作。


仅仅是为了一点薪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每当这时,他总会讲讲自己的故事。


当年,稻盛和夫托老师的关系,进入一家生产电瓷瓶的小厂子。


谁曾想,刚去报道,就得知这家企业濒临破产。同事们叫苦不迭,纷纷离职。


但稻盛和夫却反其道行之,发誓要成为与企业共存亡的伙伴。


他把锅碗瓢盆搬进实验室,吃睡都不回家,一心用在产品创新上。


25岁这年,他终于取得了极为出色的科研成果。


又在一年后,研发出新材料“镁橄榄石”,不仅拯救了企业,也为自己拓宽了事业道路。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一棵苹果树的故事。


有棵苹果树,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摘走。它觉得很不公平,就自断经脉,不再生长。


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可结果还是被人摘走4个,自己仍只有1个。


但苹果树却开心得说:“去年我只得到10%,今年我得到了20%!”


其实,苹果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如果继续成长为参天大树,阻碍它收获的力量,便会小到忽略不计。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故事的最后,武志红问大家:


你是不是一个自断经脉的打工族?觉得不公平就决定不再努力,可几年后,你便会发觉,自己早已失去了激情与才华。


看看我们自己,每天按点上下班,只为了拿全勤奖;埋头工作,只为了给领导看;


多干一点活儿,就觉得吃了亏,少拿一点钱,就满心委屈。


老板给多少钱,就出多少力;老板不多给钱,就躺平摸鱼。


这种做法看似精明,却是如同苹果树自断经脉一样愚蠢。


限制我们的从来不是工作,而是自身的盲目与短视。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25年前的深秋,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圆福寺出家。


一个寒冷的清晨,他挨家挨户地化缘。


路径一个公园时,一位清理垃圾的老妇人叫住他,硬塞给他500日元。


这位老人看上去并不富裕,却慈眉善目,身体健朗。


稻盛和夫感慨道: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利他心,命运一定会朝更好的方向转变。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曹德旺年轻时的一段往事。


当年,曹德旺因为做买卖欠下了一屁股债。


为了还债,他跑去工地建水库,可刚干了没几天,工地失火,全线停工。


工人们争着向负责人要工资,而曹德旺却只想帮工地渡过难关。


他自告奋勇去修板车,一天干下来脏的不像人样。


等领导想起他,已是几个月之后了,其他工人早就拿着赔偿款回家过年了。


然而,看似吃了亏的曹德旺,却捡了个“大便宜”。


单位不仅给了他高于别人三倍的补偿金,还帮他解决了生意上的难题。


其实,我们常说的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交换。


你愿意为别人撑伞遮雨,别人才愿意为你铺路架桥。


你凡事只扫门前雪,那别人也不会管你的瓦上霜。


看过这样一张漫画: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根绳子拴住的两匹马,各顾各的没草吃,而选择合作就可以尽享美味。


知乎上有人问:成年人世界里有哪些潜规则?


有个回答一针见血:


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这是黄金定律!


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这是白金法则!


行走世间,所有的利他,本质上都是利己。


分则两败,合则两立。与其彼此为难,不如互相成全。


毕竟,狭路相逢,共存者胜。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在《理想国》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多囚犯被关在一个山洞里,每天盯着墙壁上的幻影看。


这些幻影纯属人为制造,但在囚犯眼里,那却是世界的真实面目。


有一天,有个囚犯跑了出去,惊讶地发现世界根本不是幻影中所展现的样子,就忙跑回去告诉同伴。


只可惜,囚犯们固执己见,非但不相信,反而残忍地杀害了他。


原来,困住囚犯的不是山洞,而是脑子里的观念。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种囚徒思维?


工作上遇到瓶颈,还没着手解决,就暗示自己不行。


生活上遇到挫折,哪怕别人想帮你,你都不愿走出困境。


其实事情远没有那么糟,是你的想法在头脑里筑起一堵堵墙,困住了你。


稻盛和夫生不逢时,儿时饱受战乱摧残,成年后又频频受挫。


命运一次次围追堵截,但他却不认命,不服输,坚信自己能闯出一条生路。


工作时,他注重创新,逼自己不断思考研发新产品。


学习上,他广泛涉猎,从不局限在一个领域。


生活中,他敢于尝试,哪怕走了弯路也不怕。


试想,没有这种开放式思维,稻盛和夫要如何逆天改命?


就像有人问任正非,是如何把企业发展成国际巨头。


他说:


很简单,只要鼓励员工自我更新。给我提建议的,奖励10万;当面骂我的,奖励100万。


不管是稻盛和夫,还是任正非,他们都懂得:


唯有突破思维牢笼,人才能有质的飞跃。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生活中,我们时常受困于内心的茧房。


面对不公,逆来顺受;遭遇打击,低头认命;碰到挑战,固步自封。


思维上亮起红灯,行动上便止步不前;意识里筑起围城,一个人就插翅难飞。


恰如《黑天鹅》中所言: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不摆脱思维桎梏,你就是自己最大的障碍。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在成名作《活法》里,稻盛和夫讲过一段挺有意思的往事。


当年,他叔叔患上了肺结核,被隔离在偏房,由父亲和哥哥照顾。


可结果却是,父亲和哥哥都没事,从未接触过叔叔的稻盛和夫,被传染上了肺结核。


稻盛和夫很不服气,熬过几个月的病痛后,去请教老师。


老师问他:你患病前在想什么?


稻盛略有思索后,说:“自从叔叔患病后,我每天担忧自己,会不会被传染。”


我想,如果被传染,学业就要中止,学业中止,将来如何找工作?


找不到工作,怎么成家立业?如果自己一事无成,会不会成为众人的笑柄。


那段时间,稻盛和夫整日瞎想,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焦虑。


慢慢地,他吃不好睡不好,体质下降,患上了肺结核。


长大后,想起这段往事,稻盛和夫笑着说:“不是叔叔传染给我肺结核,是我的胡思乱想招来了病患。”


生活中,不少人深受内耗思维的折磨。


短片《先干了再说》中:


失业的小伙子放大了疫情下找工作的难度;饭店老板担心生意还能不能继续,他们殚精竭虑,却于事无补。


后来,他们意识到光想没用,小伙子立马拿起手机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饭店老板卖起了平价蔬菜。


原来,天塌了一样的困难,却在开始行动的这一秒,瞬间瓦解。


我们不也总是想太多,而做太少?


开会时领导没有点评自己的业绩,是不是对我的工作不满意?


午休时,有几个同事窃窃私语,是不是在议论我?


如果拿不到奖金,房贷车贷怎么办?家人怎么看我?


一个个问题,像蜘蛛精吐出的蛛丝,把人缠得喘不过气来。


而当你用行动斩断蛛丝,才发现担忧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正如卡耐基说的:“那些你所担忧的事情,99%都不会发生。”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


做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努力改变能改变的,少去想无能为力的。



稻盛和夫: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天天要闻


稻盛和夫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公式: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想要成功,热情和能力不可或缺,但最关键的首要因素,还是思维。


思考对了,事半功倍;选择错了,只会越拼命越失败。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


所谓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们却决定了人的一生。


头脑,是生活的指挥官,思维,是人生的兵法阵。


升级思维模式,才能升级打怪,层层闯关。


那就让我们一起,借助稻盛和夫的人生智慧,重整认知体系,进而迎接人生蜕变。


点个「赞」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瑾山月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音乐 | smile again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