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呢?"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古代的人会有这样的思维理念,而这句话的背后又究竟引申着怎样的处世哲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很多朋友看到这句话要疑惑了,因为按照如今社会来说,南方是一个无论气候环境还是经济发展都比北方好的地方,但是为什么古代人宁愿往北走1000步,也不愿往南挪半步呢?这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在古人眼中,北方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畜牧业发达,京城也多在北方,所以那里的经济发展较好,人们的生活也比较富裕,所以人们出门闯荡一般也是先北后南,而在南方交通不便,而且北方的气候干燥,所以农业也很发达,大家就更愿意到北方去寻求发展了。
当时的南方气候条件很不好,瘴气丛生,作为外地人根本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因此古人觉得南方并不适合人闯荡,并且古人认为像广东、福建这样的沿海城市都充满着危险,那里的人也很野蛮,不能随便靠近。因为这些原因,便流传出了这样一句俗语,“衣冠南渡”。
但这句话也随着时代不再适用了,自从宋朝时期燕云十六州被侵略者占领后,那些野蛮的侵略者们都不需要经过长城就能随便的抢夺民众的粮食和财产,让人十分害怕。为了躲避战乱,人们便开始慢慢向南方迁移,还把这种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发展的事件叫做衣冠南渡。也正是因为擅长农牧的北方人的到来,让南方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都达到了提升,南方便逐渐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有了如今富庶又发达的样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物是人非,当初富足且发达的北方因为战乱不再被人们热爱,而那个贫乏危险的南方却成为了新的富饶之地,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人们在不断适应的一个过程。那么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