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读书随笔(3)2022.10.03
今天还在看《万物简史》,在读第三部分“一个新时代的黎明”,第八章到第十一章,分别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威力巨大的原子”、“把铅撵出去”、“马克老大的夸克”,至133页。
爱因斯坦登场了,他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²,等式中的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²代表光速的平方。
本书里简单的阐述了这个等式的意思,“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它们是同一东西的两种形式:能量是获释的质量;质量是等待获释的能量。
由于c²(光速的平方)是个大的不得了的数字,这个等式意味着,每个物体里都包含着极大—真正极其大量—的能量”。
这段解释,让我有了对于行动力重要性的新领悟,这个等式的后半边是质量和速度相乘的关系,那么是不是可以用这个等式说明,一个人只要行动起来,就可以产生巨大能量,行动越快能量越大,可能的成果必然越大,停滞不前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能量,当然前提是行动方向必须正确。
“能量守恒”不会封闭在一个系统内,换句话说,一个系统里能量不再守恒的时候,说明这个系统已经被打破了,系统内的能量,正在和系统外的能量交换着。
这本书里写到,“我们死了以后,我们的原子就会天各一方,去别处寻找新的用武之地—成为一片叶子或别的人体或一滴露水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实际上将永远活下去。”
我之前就想过,轮回哪儿需要等十八年哦,更不是“六道”排着队来,轮回根本是“现世报”。你仔细想想,人去世了,往火葬场的炉子里一放,烟囱开始冒烟儿,那些烟尘就是逝者原子组成的嘛,被人吸入肺,挂在树上,融入泥土里,被植物吸收等等等等,当下就“轮回”了嘛。
只不过,这是物质层面的“轮回”,如果逝者有精神遗产留在世上,那还会继续影响活着的人,那就是另一个层面的“永生”了。所以有人说,“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这句话,完全没道理。
卡尔·萨根在《宇宙》一书说,要是你钻进一个电子深处,你会发现它本身就是一个宇宙,里面,大量小的多的别的粒子组成了相当于当地的星系和较小的结构,它们本身就是下一层次宇宙,如此永远下去—一个逐步往里推进的过程,宇宙中的宇宙,永无尽头—往上也是一样。
这让我想到了佛教里的一段话,“释迦牟尼说,世界之大,大至无穷;世界之多,犹如恒河沙数。介子纳须弥。一滴水中有八万四千虫,一粒微尘中还有三千大千世界。”或许,科学就是在不断的证明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