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父母排除万难培养你成材,为什么大学一毕业就说要出家,连父母家人的劝都不听,你究竟怎么想的?”姑姑愤愤不平。
家人无法理解,一直以来都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我,为什么会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其实我也挣扎过,但是我不能对他们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我的人生。
讲述人:琪琪
年龄:29岁
职业:职员
01 考上重点大学
我叫琪琪,1993年出生在湖南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我还有一个小四岁的弟弟。
虽然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但爸妈都很疼我,对我几乎是有求必应。同时,他们也不舍得让我做家务活,因为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只让我专心学习。
正如父母期待的那样,一直以来我的成绩都名列前茅,高考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首都的一所重点院校。
亲戚朋友纷纷道贺,同时也不忘寄予厚望:你是家族的希望,好好读书,从重点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光耀门楣了。
和我最亲近的姑姑摸着我的头说:“现在说起我们琪琪啊,都觉得脸上有光。”
沉浸在赞赏和幸福中的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只要一心读书,以后的生活就会好起来。但进入大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以前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现在要独立生活,我感到特别不适应。因为自理能力差,我不但要学习洗衣服、晾衣服、收拾衣柜,还要学习怎样用尽可能少的钱,吃到营养均衡的饭菜。
当然,我是学霸,只要用心,这些学起来倒也不难。只是看到别人都能照顾好自己,我才开始去学,无形之中会有些难堪和羞愧。我没有跟家里人说,而是自己抗下了所有的压力。
02 贫富差距的冲击
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也是一个小型的真实社会。后来我才明白,贫富差距的冲击,对我毕业前后的抉择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为家里的收入不足以支撑我的学费,所以从大二开始,我就办理了助学贷款。随后,我开始边上学边打工赚钱,想着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也积累一点社会经验。
一个周末,舍友怡敏约我出去逛街买衣服,说要帮我改变一下形象。我说早上约了做家教,下午要派传单,改天吧。
怡敏轻轻地捏着我的脸说:“琪琪,你怎么天天忙这些?大学要多参加社团才能扩大人脉。还有,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说不定会遇上你的白马王子哦。”
看着人畜无害的舍友,我自然大方地告诉她,家里条件不好,我办了助学贷款,现在想帮忙减轻父母的负担呢。
怡敏一脸惊讶地望着我,笑着说:“说得像真的一样,我家里条件也不好啊,一个月2000块的生活费,省点用一样可以过得好。”
我想想自己500块的生活费,没心没肺地唱着“你快乐过生活,我拼命去生存。”
我们的关系很好,经常开着各种玩笑,不用做兼职的时候,她也会拉着我去参加社团活动。
我发现她很仰慕外联部的部长。确实,这位部长师兄帅气、谈吐不凡,而且拉回来的赞助很多。
原来,师兄家里很富有,他的父母都在商海中打拼,他也从小耳濡目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经,而这些都给他增加了不少的自信和资源。
慢慢地,我悟出一个道理:人的出生真的很不一样。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有的人即使奋斗一辈子,也达不到别人的起点。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其他人怎么跟他比?
我也常常在想:虽然人生而不同,并无贵贱之分,但为什么穷苦之人要经历那么多的世间疾苦呢?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心里隐隐作痛。
03 迷上佛教思想
正当我开始思考人生时,身边出现了一个懂我的人。而他,几乎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
2013年10月,大三开学不久,我们学校组织老师和学生去贵州支教,我也是支教人员中的一份子。
支教点的小朋友天真无邪,他们那渴望学习的眼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也刺痛了我。
“为什么他们生长在偏僻贫穷的山区,连学习的机会都来之不易?”我自言自语地说道。
没想到身旁的哲学老师说了一句:“你对孩子们怀有悲悯之心,很有大爱。”
我当场就被震住了,居然有人如此懂我,我感觉找到了知音。
之后我和哲学老师的交流越来越多。他告诉我,人想要的越多,就会越痛苦,知足便会常乐,佛家教人们学会放下。他的话直击我的内心。
其实从大三开始,我就很迷茫,因为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我只知道自己是家族的希望,但拼命读书就足以与现实抗衡,改变家庭的环境吗?我对此深表怀疑。
我错误地认为,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经济上层的人。
在哲学老师的引导下,我认定自己茫然无力的原因,就是想要的太多,却无法实现。我想到,如果心灵自由了,无论贫富,我们都可以过得很快乐。
我想看到世人皆乐,所以我希望能普渡众生,解放人类的心灵。
知道了我的想法后,哲学老师把我引荐到北京郊区的一所寺院。大三的暑假,我去小住了半个月。
寺院里,大家都在修心养性,与世无争,无欲无求。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难得的平静,很是心安。
从寺院回来之后,我就一心想着修行的事,学习书本的知识让我很是痛苦。然而,我不敢辜负父母,硬是咬着牙修完了双学位。
04 迷惘时的心灵归宿
我很感谢哲学老师在我迷惘困惑之时,给予我的理解和引导,并让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奋斗的方向。
于是一毕业,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寺院。而书本、衣服和被子那些行李,则快递寄回老家。我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想法和追求,希望他们可以理解并支持我。
但家人看完信后,感觉天都塌了。他们不能理解,也理解不了我的行为,于是他们发了疯地找我。
姑姑给我打的电话最多,说的内容大概是:如果遇到挫折我们可以一起面对,但他们不能接受我这样突然说出家就出家。
家里人根本不懂“要成大我,需要牺牲小我”的道理。我跟他们说不通,便不再解释了,但我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姑姑见劝我不动,就改变了策略。她说想来寺院看望我,给我带最爱吃的素菜。我高兴地答应到寺院附近的车站去接她。
然而,我不知道的是,与姑姑一起来的,还有电视台的记者。
与家人的见面过程并不愉快,他们见我还是不听劝,仍然坚持一意孤行,更加生气了。
在记者的提醒下,经我同意后,他们跟我一起回到寺院了解情况。
寺院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因为我并未征得父母同意,再加上还有两年的助学贷款未还,所以我暂时不符合出家要求。我和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是寺院的义工,自愿无偿地在寺院工作。是去是留,都由我自己决定。
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当然,我们还是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
05 迷途知返
记者见我们僵持不下,便邀请我单独聊聊。
没想到,这位记者的话,居然改写了我人生的走向。
她很懂交流的艺术,才闲聊了一会,我便打开了话匣子。我表示希望通过修行,把佛家思想发扬光大,减少世间疾苦。她理解并肯定了我的想法,然后问我佛家思想是什么?我说,这个非常博大精深,要深入研究,才能略懂一二。
她接着问我:“是什么促使你想要修行,减少世间疾苦?”
我沉默了好久,哽咽地说出了当年支教的感受,小朋友们想要改变而又无助的眼神,让人心疼,他们虽然在用力挣扎,却无力改变什么。
记者温柔地说:“就像看到了无能为力的自己,对吗?”
我惊讶地看着她,泪水夺眶而出。
是啊,我的压力好大。从小到大从未承受过学习以外压力的我,现在需要步入社会,独自拼搏,养家、供弟弟上学、改变家族命运,凭我一己之力,能做到吗?
深深的无力感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我是家族的希望,我无法对家人说出自己的脆弱。甚至,我都没有真正面对过自己的内心。
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坚强,以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可没想到这只是镜花水月。直到此时我才明白,原来做真实的自己,才更有力量。
记者在一旁默默地陪着我,我想了很多。
最后我决定,既然修行的缘分未到,那就接受现实,先回去找一份工作,把贷款还上,并一步一步融入社会。
随着工作渐入佳境,我那颗躁动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而在家里,看着父母的笑脸,我甚感欣慰,知道回来对了。
现在,我已初为人母,看着怀抱里软糯的小人儿,特别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一想到自己将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心里已经开始舍不得。
在社会中磨练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且多做善事来帮助更多的人。而修行,就在生活中进行吧。
写在最后
“家族的骄傲”这个光环,让琪琪在精神上背负了太多压力,所以在将要步入社会、承担家庭责任时,她害怕了,害怕自己会让家人失望。
在她的潜意识里,逃避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去寺院修行,则是最高级的逃避借口。
由于心理压力太大,琪琪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力量继续前行。相反,她凭空给自己增添了很多假想的困难。
但事实证明,当她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中,那些所谓的困难都会过去。当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生活也就进入了最佳的状态。
有些毕业生难免也会像琪琪一样,进入社会前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在家庭责任和个人信仰之间纠结,为即将步入社会而迷茫,为人生意义而困惑,甚至会找一些看起来很合理的理由去逃避就业压力。
初出茅庐的困难,每个人都应该理解,因为万事开头难。但也请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路是走出来的,只要勇敢踏出了第一步,努力提升自己,后面的路会越走越顺。
作者:美人鱼
审稿:皮小芸
编辑:花开时节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如果您也有故事想讲述,可以私信小编留言。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