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九部》(101)
我们的生存正常吗?
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的存在很不正常,这个不正常指的是我们破坏了自然世界的平衡,过度的开发污染了环境资源,损害了其他物种的生存利益。另外,就是我们的世界混乱无序,我们的生存越来越艰难。这种回答显然是自检式的横向思维,回答的是我们怎么了。是我们用我们既有的逻辑来审视自己,是用矛盾逻辑来检查矛盾,并试图用矛盾逻辑来解决这些矛盾。我们一直在这样做,也一直仍然在这样生存下去,并在这种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循环中永远不能自拔。
看我们的生存活动是否正常,得用另外的眼光从另外的角度看,看看这个叫做人类的生物怎么弄成了这样。从自审到旁观,这才看得清楚我们人类到底是怎么了,作为诸多生物物种的一个种类,我们怎么了?我们数千年以来表现得越来越怪异,如果其他生物作为旁观者可以表达的话,它们一定看不懂,人类为什么要这样来生存?其他生物种类是一个整体,它们的行为对象是异种生物,比如,狼的行为对象是羊,羊的行为对象是草,鸟的对象是食,鱼的对象是饵,蜜蜂的对象是花……等等,这是生存的伦理逻辑决定的。而人类竟然改变了这种伦理原则,人的行为对象主要是人,人类奉行的生存竞争逻辑模式针对不是其他生物,人绝不是与虎豹豺狼和花鸟虫鱼在竞争,人在与人竞争生存,这很符合当下我们新造的词:内卷。人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内卷激烈的生物。这非常怪异,生物都在和异种竞争生存,这种竞争是自然法则决定的,是存在活跃运转的必需。而人类却自己在种群内部竞争得你死我活,并且,将存在的意义建立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之上。
这是为什么呢?人类自己内部产生的激烈竞争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目的?人将种群的整体性存在分解为生命个体,让个体以独立生命为理由展开竞争性生存活动,这对于物种的长期存在有利吗?人类社会的这种分解式组合就是为了竞争生存设置的组织形式,这使得人的竞争全面且无节制地展开。人与人从始至终一直都是一种竞争关系,即便是亲缘血统,也难逃竞争逻辑。一切的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家庭、团体、联盟、民族、国家都是不同大小的竞争单位,竞争烈度往往根据利益升级。按存在本来的逻辑推演,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利益竞争应该是使利益增加,比如鱼鲜、鸟群、蜂群聚集在一起,会使得整体利益大幅度增加,使得觅食更容易,使得个体更安全。而人类聚集成社会,构成竞争关系,生命利益增加了吗?个体存在安全更有保障了吗?情形正好相反,我们彼此的残酷竞争是以消耗和毁损利益为结果的,个体的生命安全在竞争中受到最严重的威胁,已经产生出严重的后果。我们内部的竞争是物种付出的最大代价与牺牲,是物种存在最大的损害与危险。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竞争性生存呢?反过来问,我们不这样竞争性生存行吗?生命与生命之间不竞争,怎么保证独立存在?怎么保证生命的利益?人间的生存竞争逻辑模式是生命伦理的必然,生命与生命不可能不竞争。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生命竞争逻辑彻底改写了生物的存在法则,如果在同种生物物种中执行人类的生命竞争逻辑,鱼群内部竞争、鸟群内部竞争、蜂群内部竞争、蚁群内部竞争……同样的鱼,比谁的个头大,吃得多,游得快。同群的鸟,同群的蜜蜂,同群的蚂蚁,都作这样的竞争比较,都在彼此争个你死我活,如果这样,这些生物种群还会存在吗?毫无疑问,一定会很快崩溃灭绝。
然而,作为生物之一种的我们人类,却偏偏发明了这种生命竞争逻辑模式,并一争千万年,争得炮火连天、血流成河、灾祸连绵。我们兴致勃勃、一代接一代地竞争着,从一落地成人,就力争比他人能干、比他人富有、比他人智慧、比他人成功、比他人快乐幸福……这种“比”是人间的核心逻辑,一切都是相比而来的,比出财富、比出荣耀,也比出悲伤、比出苦难、比出绝望与毁灭。为了竞争,人类穷尽了所有的智慧、所有的手段和所有的可能性,目的和结果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物种分崩离析、历尽苦痛、尽快溃散、尽快毁灭。
我们这种方式的生存是正常的吗?我们还是一个正常运行的物种吗?我们这个有着极大智慧和极先进文明的物种比其他的物种更优秀吗?更理性吗?更科学吗?更有安全保证吗?更能使群体利益最大化吗?更能够长久存在吗?更符合存在的本理原则吗?不要说我们与其他生物相比满面羞惭,我们在用我们的智慧与文明的手段竭力将自己推向一条绝路。谁能回答:我们的生存是正常的吗?(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