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2022年07月02日05:02:04 资讯 1530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非常奇怪的情节,老有意思了:

雍正皇帝要杀李绂,朝廷中所有大臣都跪在大殿外面求情。而在大殿里面,老三爱新觉罗·胤祉也在向雍正皇帝求情,说大不了我这个亲王不要了,换下李绂的性命,可不可以,雍正并没有理睬。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随后,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也来到殿内,替李绂求情,并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嘴里也不停地恳求,求皇阿玛别杀了李绂,雍正皇帝仍旧没有理睬。

这时,老三胤祉又说:“一个亲儿子,再加上我这个亲阿哥,面子总算够了吧?御前免跪的恩典我也不要了……”随即和弘历一起并排跪在了地上。

这时,雍正皇帝方才缓缓地转过了身子,从袖子里慢慢抽出一份诏书,递给宝亲王弘历说:拿去,救下李绂吧。弘历大喜,随即接过诏书,连告辞的话都没有,立即走出大殿去救李绂了。这时,老三胤祉抱怨说,你既然早就准备了这个赦免的诏书,为什么这时候才拿出来啊?

是啊,雍正皇帝既然早早就准备了要赦免李绂,为何弘历磕头无数,也不松口,而老三胤祉一跪到地上,雍正皇帝就立马让弘历去救李绂?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其实,这个情节就是以雍正朝时期最著名的真实事件—田文镜、李绂互参事件为背景,而杜撰的一段故事......

1、如此能干之人。

说起田文镜、李绂互相弹劾事件,就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田文镜。

田文镜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一般人都把他称为酷吏,到底酷到什么样子,大约都是说他在河南的那些事儿,正如后来的乾隆皇帝所说,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作为一个皇帝,对备受自己父亲赞赏的封疆大吏作出这样严厉的评价,真是不可思议。

其实,田文镜在雍正朝的时候,那真不是一般的存在,是雍正的“三大模范督抚”之一,另外两位是浙江总督李卫、云贵总督鄂尔泰。而对于田文镜,雍正尤其看重,以至于在田文镜死后,雍正皇帝甚至下旨让田文镜葬在自己的皇陵附近。

在《雍正王朝》中,田文镜看起来三十几岁的样子,事实上,历史上的田文镜在得到雍正帝宠信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十足地一个大器晚成的朝臣代表。

历史上的田文镜,估计读书不怎么样,所以,只有一个监生的身份,也就是说没有经过科考,举人、进士的,什么也不是,只不过在国子监进修了一次而已,这个身份在那个以科考中状元的时代里,确实有一些不妙。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所以,田文镜对此应该有一种耿耿于怀的心理,毕竟没有一个正规的文凭。

康熙二十二年,田文镜以监生的身份被授为福建长乐县县丞,后任山西宁乡县知县,此后,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直隶易州知州。干了20多年的县处级干部,终于成为知州。不过,他在这个位置上也仅仅呆了一年,便调入京城担任吏部员外郎,也算一个副厅级干部了。

田文镜在这个位置上又干了十几年,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被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相当于正厅级的高级秘书,这时的他已经56岁了。

随后几年,又相继做了刑部郎中、监察御史等职务,到了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即位,田文镜已经61岁了,按照道理,奋斗了一辈子,田文镜以一个监生的身份走到现在,也应该心满意足了,毕竟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可是,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由此,田文镜的身份开始了逆转。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雍正元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田文镜竟然被雍正皇帝看上,就派他去华山祭祀,而就在这一年,山西发生了灾害,年羹尧上疏给雍正帝,请求朝廷赈灾。

于是,雍正帝就问山西巡抚德音山西受灾的情况,德音回复,山西没有灾害。

这时候,田文镜祭祀回到京城,进宫觐见雍正帝,他告诉雍正皇帝,自己祭祀路过山西时情况,山西发生严重灾荒,大量饥民被饿死,可谓饿殍遍地惨不忍睹,而当地政府却不进行赈济,任由灾情发展。

雍正皇帝大惊失色,对田文镜的直言无隐大加赞赏,随即下令田文镜以署理山西布政使的身份,前去山西负责赈灾。

这一任命成为田文镜仕途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扶摇直上,一发不可收拾。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田文镜到了山西后,联手地方官吏,很快就控制了灾情,同时,面对山西官场贪腐、拖沓作风,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猛搞吏治,很快厘清了长期积累下的公务,剔除了原有的痼疾,使山西官场面貌为之一新。

山西的变化,让满腔抱负的雍正皇帝狂喜不已,他感慨到:“如此能干之人,为何至今未闻一人赞许?”

2、雍正皇帝改革的急先锋。

其实,对于山西的情况,不过是当时大清王朝的一个缩影而已,在康熙皇帝晚年,大清官场吏治不清,贪腐成风的状况日益严重,而雍正皇帝上台后,就立志改革。

但是,他的改革却遭到了来自朝廷内外各方面各阶层,特别是满清贵族的阻拦。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田文镜的出现,以及他在山西的所作所为,让雍正皇帝看到了希望。雍正二年正月,对田文镜满怀期望的雍正皇帝下令调田文镜为河南布政使,八月署理河南巡抚,十二月实授。

田文镜的才能被彻底地激发出来。

他在河南清查亏空,采取了在山西实行过的"审追之法",把已经查出亏欠钱粮的各官员汇集到开封,一个个的严审,查明其在任所和原籍的财产,然后委员前往清查核实,令其变卖赔补。对于已经离任人员的亏空,也要追查到底。

他对那些抱有幻想的人说:“徜言之者谆谆而听之者藐藐,甘心不肖,终无改期,则铁面无私。”很快,信阳州知州黄振国和光山县知县傅之诚等一批贪婪不法的官吏被迅速撤职查办,河南的吏治为之一新。

田文镜在河南雷厉风行的整顿立见成效,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补足了布政司库的亏空,使河南财政根本好转。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此时的田文镜也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能臣干吏,雍正五年七月,田文镜被雍正皇帝特授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雍正六年五月,田文镜又被加授为河南山东总督,这一职务专为他所设,再无定例。

60多岁的田文镜为感谢雍正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奏称:“臣一介庸才,至微极陋”,“圣主天高地厚之恩至深至渥,即鞠躬尽瘁亦难以报效,惟有矢此血诚,不敢一毫怠情。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见田文镜的感恩戴德的心情,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所以,他不遗余力地为雍正皇帝推行新政,所有在其他地方无法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在河南得以全面实施。

耗羡归公政策:针对各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以熔炼银锭和钱粮运输中的损耗为名滥收附加税的行为,田文镜依据雍正皇帝的改革政策,要求各级地方将耗羡一律收归省里,除一部分弥补地方亏空外,其余作为官员的养廉银子,增加官员收入,减少贪贿行为;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摊丁入亩政策:针对当时各地方政府按照人丁收税的政策,导致的穷人无地无收入反而要交税,富人有地有收入反而不交税,以及由此引发的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恶果,田文镜坚决推行雍正皇帝的主张,将人丁税摊入田亩中随土地税一起征收,也就是按照拥有土地的多少进行收税,一下子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严厉打击了地主豪绅们的利益。

面对这些地主豪绅们随之而来的消极对抗,隐藏转移土地的现象,田文镜实施严格监督,要求民间和各州县据实上报,第一年就查出隐匿土地二千五百余顷,取得了良好效果。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可以这样说,没有雍正皇帝,就很难有后来的乾隆盛世,在康熙皇帝之后,雍正皇帝使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再次将大清王朝向前大大地推了一把。

有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雍正初期,清朝人口数量只有1亿,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的那一年,大清的人口翻了三倍,猛增到3亿,这就证明了,在雍正的治下,国泰民安,社会发展稳定,所以,人口就这样快速的繁衍起来。

这个人口数量开始奠定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础,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推丁入亩的政策功不可没,因为,人们开始敢于生孩子了。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而这一切,如果没有田文镜作为雍正皇帝改革急先锋的角色,没有田文镜不畏艰险,不怕得罪官员和士大夫,以60多岁的高龄,整日奔走,让新政在河南顺利推行,为其他省份做出表率,很难想象,还有没有雍正帝的改革成功。

有人说,田文镜是个酷吏,对人苛刻搜求,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改革者如果没有铁腕,面对强大的阻力,他怎么能够将改革推行下去,而且,这些改革触犯的还是以现有的官僚豪绅、满族贵族利益,我们可以想象推行起来的困难有多大,我们也可以想象,没有雍正皇帝的全力维护,田文镜是什么下场。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雍正皇帝曾经就在回复田文镜的折子上,这样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田文镜的喜爱:“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一无避忌,放胆为去,保尔永远平安。

田文镜的铁腕,强硬推行改革的成功案例,使得雍正皇帝可以将各项改革推向全国,所以,在历史上,田文镜是个酷吏,而雍正皇帝则是个冷酷无情的帝王。

3、李绂的到来。

说了田文镜,我们就来看一下李绂。

和田文镜不同的是,李绂在历史上的名声就好多了,神童,十岁能诗,十二岁即与里中诸先生结诗社,二十九岁江西乡试第一,三十三岁成为进士,选庶吉士,正儿八百的科甲出生。

因为担任过会试副考官,所以手下拥有一大堆粉丝学生,俨然是读书人的领袖,也就是所谓的清流派领袖。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正因为如此,雍正皇帝对他也特别重视,没办法,这就是一股势力,包括反对雍正帝改革的那些人也想要把这股势力收入囊中,比如那个“八爷党”,这是雍正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虽然雍正皇帝对李绂非常重视,并且也赋予其重任,但对于雍正皇帝的改革政策,李绂是带有保守态度的,比如,对于雍正皇帝的改土归流政策比较支持,对于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的政策就比较抵触,特别是士绅一体当差,简直是反对了。

所以,李绂在做广西巡抚时,就比较好地执行了雍正皇帝的政策,在那期间,他查处了原广西巡抚陈元龙等贪污捐纳银款824700余两之积案,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嘉奖

雍正三年八月,李绂被任命为直隶总督,也就是在这一年,李绂路过河南,看到了田文镜的士绅一体当差的改革政策,他顿时勃然大怒。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清代士绅形象

当年,由于河南省地处黄河中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黄河很容易泛滥成灾,身为河南巡抚、总督的田文镜将治理黄河作为头等大事,因此,每逢汛期,就要对黄河大堤进行加固。

因为人手不够的问题,河南开始实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于是,原本不必参加劳役的秀才、士绅等也要上河堤,否则就要自己出钱雇人代替,这一政策的发布,引起了河南士绅阶层的强烈不满,加上田文镜在实行过程中的操切,河南封丘发生了生员罢考事件。

没有办法,本来那些士绅阶层正享受着朝廷赋予的免除徭役和赋税的特权,你一下子将他们剥夺了,论谁也受不了,于是,在一些豪绅们的支持下,那些生员们开始罢考了。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雍正二年,封丘县130余名秀才竟然只有23人参加考试,而在开封府院试的时候,罢考的秀才们开始聚众围堵大门,不但自己不考试,还阻止其他考生,强行抢去并撕毁少数考生试卷。

而这一行为,得到了河南境内科甲出身官员们的纵容和甚至暗地里的支持。

田文镜奏请雍正皇帝对此进行了从严处置,将领头的两人斩首示众,确保了士绅一体当差的顺利推行,以充足的人力和精心的治理,不仅保证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漕运的畅通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雍正皇帝为此大力表彰田文镜,“整饬河工,堤岸固守,河汛安澜,年岁丰稔,襟畏法,正已率属,地方宁谧,而每事秉公洁已,谢绝私交,实为巡抚之第一人。”

但是,李绂对这一结果是完全持有反对态度的,因为李绂就是这些科考出身中的一员,好不容易进入到拥有特权中的一个,这一改革就把自己打回原形,谁受得了?更何况,自己还是这些读书人的领袖,自己不声张“正义”,谁声张?

于是,在雍正四年,他上折子,弹劾田文镜,说田文镜身为封疆大吏,竟然羞辱读书人,祸害百姓,田文镜随即弹劾李绂,指出李绂和那个被弹劾的黄振国为同榜进士,他们相互勾结,反对新政。

这样一闹,全国人都知道有一个田文镜,对待读书人苛刻,一下子将他推向了所有读书人以及官员士绅的对立面,本来,田文镜就因为改革得罪了很多人,这一下,他把全国官员士绅都得罪了,真正成为一个孤臣。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同年,浙江道监察御史谢济世弹劾田文镜结党营私有负圣恩、并且贪虐不法,一共有十大罪状,和当初李绂弹劾田文镜的折子如出一辙。

此时的雍正皇帝,本来想要调和李绂和田文镜的关系,谢济世的弹劾让他突然警惕起来。

4、雍正皇帝最后的心思。

谢济世的突然发难触动了雍正皇帝的敏感神经,他想起了当年百官弹劾年羹尧时的情景,也想起了当年百官纷纷推荐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时的情景,脑袋一麻,以清流派为代表的朋党再次出现了。

他迅速作出了决策。

下诏严厉斥责李绂、蔡珽、谢济世等人结党营私,干扰国政,并且诬陷大臣,谢济世的官职被剥夺,发配到军中,黄振国、汪諴被处死,邵言纶被发配边境,李绂被议罪21款,革职交刑部审讯,并两次决囚。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然而,雍正皇帝并不想真的杀掉李绂,对于这个人物,他要将他留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已经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而他的儿子弘历要做一个太平盛世的皇帝,正需要这个清流派领袖的支持。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段《雍正王朝》的情节,这个情节虽然虚构,但却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雍正皇帝当时的心理和一定的史实。

雍正皇帝将设么李绂的诏书交给自己的亲儿子,让他去笼络天下的读书人,而对于三阿哥和硕诚亲王胤祉,他似乎早就看透了他虚伪的一面,目的就是要剥夺他的权力,真正地屈服于自己。

历史上,诚亲王胤祉私下怨言,对十三阿哥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的死缺少哀悼之情,被剥夺亲王爵位,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对于田文镜,即便是后来他在70多岁时因为河南灾荒问题有些晚节不保,但是雍正皇帝还是对他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尽力地去保护他。他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保护,这个为了自己的改革大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一生的孤臣,恐怕就不会得到善终了。

有幸的是,田文镜死在了雍正帝的前面,雍正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田文镜病死,享年七十二岁,谥端肃。

雍正皇帝命河南地方官为田文镜设立祠堂,同时下旨让田文镜葬在泰陵(雍正皇陵)附近,田文镜入祀贤良祠。

雍正十三年,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驾崩。

雍正皇帝死后,他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即位,是为乾隆皇帝。

乾隆为何讨厌田文镜?因他,自己磕头无数,还差点未救下李绂 - 天天要闻

乾隆皇帝一上台,就提拔李绂,同样的,他在各种场合多次表达对田文镜的不满,将田文镜说成是一个十足的酷吏形象,他将雍正事情的三大模范总督进行排名,“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

在一次乾隆祭祀他的父亲雍正皇帝时,他表现出对田文镜墓的不满态度,于是,这个墓迅速被拉平了。

面对乾隆皇帝的态度,那些对田文镜甚至于对雍正皇帝憎恨的人,开始声讨田文镜,河南巡抚雅尔图为了迎合乾隆,请求将田文镜的名字移出贤良祠,并且追求田文镜的罪行。

然而,乾隆皇帝却并没有这样做,他虽然讨厌田文镜,但是他也知道,没有田文镜,就没有他的父亲雍正皇帝的改革成就,也不会有自己因此得到的清流派支持。

另外一个原因,也许他并不那么讨厌田文镜。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