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青村镇的吴房村,经历了面貌的升级重塑后,盘活闲置土地和宅基地资源,开始探索“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三年来,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企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居住、工作,由武汉大学毕业生曾达夫牵头成立的“逃离城市音乐工作室”,就吸引了六七名“95后”,在这里追寻他们的音乐梦想。请听报道:
“这是年轻人为什么来乡村的一个探讨。”

歌曲:我生在南方的一个小城,总是梦想着来都市打拼,繁华的市中心有我最喜欢的音乐电影……这样能坚持下去吗,这里有未来吗?
这是“逃离城市音乐工作室”的第一个作品,那是去年下半年,6名年轻人刚来到吴房村,他们在这首歌里唱道:“这样能坚持下去吗?这里有未来吗?”虽然脑海里有许多这样的问号,但年轻,当然可以试一试。
工作室的发起人叫曾达夫,出生在新疆克拉玛依,武汉大学测绘专业毕业,去年通过师兄的介绍来到吴房村的基金公司实习后,便萌生了在这里做音乐的想法,还叫上了儿时一起学钢琴的小伙伴小米。
曾达夫:“小米是纯科班出生的,他在中传学录音,北现的音乐制作双学位。然后刚好这里有契机,因为在做乡村振兴,其实我过来是实习的,我是在基金公司,机缘巧合么,大家觉得乡村的文化产业一定有值得挖掘的价值的,这个赛道是很新的。”

虫叫蝉鸣,风吹水流,这些乡村特有的声音元素,成为小米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这是村子里的一个小竹子,敲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质感的声音,甚至在上面凿了一个小孔,吹出来的时候,不同音高的声音。”
工作室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段用竹叶演奏哈利波特主题曲的视频,拍摄地点就在吴房村的竹林里:“吹笛子,(这在干嘛?)在吹哈利波特主题曲,就地取材,用一片竹叶。这是我们最后的效果,听到后面……”
曾达夫作为大管家,负责工作室的日常事务;小米相当于“音乐总监”,还有几名小伙伴分别担任后期制作、视频制作等工作。一年来,他们承接了不少为企业、地方创作主题曲的业务,一直在寻求用年轻化的方式来传递正能量,比如,在一首为浙江长兴县石泉村写的主题歌里面,就融入了当地的名胜、历史和传说。
小米:“这是驸马与公主之间的感情故事线,他里面用到的一些地名也是这个村子本身拥有的这些地名,古桥、廊桥,都会带到这个歌曲里面……这也是他们当地的一首诗……这就是公主的声音,这样一些巧妙的设计,把当地的文化、历史都可以融入到歌里面去。”

音乐设计、活动承办、视觉设计、社交媒体运营,一年来,这几位95后围绕着乡村文化,不断尝试着各种可能性,回想一年前“自传体”歌曲里的提问“这样能坚持下去吗”,他们现在的回答是:我们过得挺好,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而当初提出的另一个问题“这里有未来吗”,曾达夫说,他们已经想好一个五年的小目标——要打造一个品牌乡村音乐节:“首先这个音乐节当然是要规模很大,我们希望它的核心能够落在乡村,并且能够通过这个音乐节,对当地的不管文化还是产业上做出一些发展的贡献,这就是我们未来希望做到的一些事情。”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赵颖文
编辑:山巍
责任编辑:金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