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关于林徽因的书籍,多数是把民国时期的才子佳人故事及诗情画意的作品解读融于一体来诠释这个人物,不属于真正的传记。甚至有人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作为主基调拿来渲染她的爱情,流于表面。林杉写的这本《林徽因传》是我所读众多介绍林徽因的书籍中最好的,有严密的时间线,有严密的考证和查验,有严密的人物关系圈子和比较真实的生活轨迹及历史真相,并且作者对林徽因的执著研究,经历时间长河又增删修订此书,力图呈现最完美的效果,这种认真的追求,令人信服这本书的含金量,它呈现了最丰富、最真实的林徽因。
我初识林徽因,不是徐志摩,而是那首诗《人间四月天》,“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这首诗,写得温暖动人,把四月春天和心中佳人融于精灵般的诗句中,她的才情,几乎要高于徐志摩了。“第一才女”的美誉真不是盖的,而她的世界更是繁华无比,16岁左右跟随父亲周游列国,学识和见识无人能及,更何况其父亲周围的文化圈名人繁星点点,这对林徽因开阔人生起到了点亮星辰般的影响。人们只知道她美若仙子,风姿卓约,才情迸发……连梁启超见第一眼就动了心思,要把她纳入梁家成为儿媳妇,真真是好眼光。
其实读这一段的时候,我感叹了一番命运。林徽因的家世非凡吧,在老北京有三进的老宅,她和母亲住在第三进里面。她的父亲原是以世界政治圈谋生的,早些年就全世界出差,跟林徽因团聚的时间很少。但是她父亲后来决定带着少年林徽因周游列国,经增长她的见识,于是她们在英国住了一年,初到英国就被父亲带着去了几个国家游玩,期间更是经常去一些别的国家周游。并且那时候的许多文化名人及留学生,都是她家座上客,大家经常来她家喝下午茶……其父亲的人生已经奢侈至极。那是一种什么工作?可以一边拿工资,一边周游列国?可以一边周旋政治与文化名人圈,一边喝着诗意的下午茶,阔谈诗情画意的文化圈,往来都是名流,且思想和学识都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已然人生羸家了。
我之所以感叹,是因为我不仅没有出国机会,甚至连中国的各个大城市,都不能放松地走一圈。至今为止,我还没去过北京。就算广州和上海,也是惊鸿一瞥,匆匆告别。去广州是因为刚毕业的时候被一个老乡骗到彬州传销,我观察几天溜了,到东莞投奔一个亲戚进了厂,没干一个月被辞退了,于是坐车去杭州,途经广州火车站短暂停留就走了;去上海更疯狂,住了一夜酒店,在夜色中看了几眼东方明珠和黄浦江,走了一趟南京路,因春节期间店铺都是关门的。我是多么想要有时间,有经济实力,可以在这些大城市里住上一年半载。比起林徽因和她父亲在各种国家的短暂居住,我于是觉得极其奢侈,于是引她们为“人生羸家”了。
脱口秀中有选手发出灵魂拷问:没有钱,没有事业,还没有时间,你是怎么做到的?分明就是拷问的我啊。时间都去哪了,都是拿去奔波生计了。这就是底层人物命运的写真。
林徽因出道即巅峰。因徐志摩的引荐,她成了诗人泰戈尔的陪访接待首选。彼时她跟徐志摩已经分别很久,回到了好朋友的关系上,且她已跟梁思成订婚。那时候的她,走到哪里都是最耀眼的那一个,明艳才情,令人惊羡不已。我们都知道梁思成是伟大的建筑家,其实他学建筑,也是因为林徽因。因为林徽因是学美术的,因游列了很多伟大的世界建筑准备学建筑,于是梁思成也决定学建筑,他们一起出国去名校读建筑去了,故事就是这样开启的。她就是这样的林徽因啊,她在建筑方面给予梁思成的辅助作用,不用言说。曾经读过一些书籍,很多时候,林徽因都是陪着梁思成去调研经典濒危的建筑的,对丰富建筑研究和学术上,两人是优秀的同路人。
青年时代的林徽因,足迹踏遍欧美,成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