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一名15岁的中学生
请各位家长快来看看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真实想法吧!
当今世界,科技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代言词。智能手机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常被称为“APP”)的多元化发展,更是它能够立足的主要原因。
01
凡事有利就有弊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直饱受争议的网络游戏。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耽误学业,家长的斥责声逐渐强烈,舆论风波越来越大。针对未成年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国内几乎所有大小型网络游戏都对防沉迷系统升级与加强,限制了大量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网上各方也出现了反对和赞同的不同声音。
02
网络到底是“敌”还是“友”?
网络游戏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不论是学业,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人们都习惯通过玩游戏进行放松和调节。
例如我吧,我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游戏玩家。我深知网络游戏的快乐,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网络游戏可以在我们遇到烦心事时舒缓心情、减轻压力,还可以提升反应力,锻炼团结协作能力。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角色虽然是虚拟的,但很多角色背景、人物故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过、听过的;在科技的烘托下,亲情、战友情、师生情让我们感同身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真的是网络游戏害了孩子?游戏的初衷没有错,只是孩子们在放松、解压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才使沉迷游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未成年人的自制力有一定缺陷,但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3
父母是否认真思考过以下问题?
孩子为什么爱玩网络游戏?
除了放松心情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家庭中,孩子们大部分是00后,而家长大部分是70、80后。年龄之间的差异,使各自的思维表达、生活经历、关心话题都大为不同。孩子在网络游戏里可以得到奖励、夸赞,收获团队努力夺取胜利的喜悦,这些正是孩子在生活中缺少却又渴望获得的。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没有老师的批评、父母的唠叨,更多的是快乐和成就感。
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是怎样的?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是一个为了孩子与家庭而努力工作、奋斗的形象。然而,在孩子眼中,是“父母不让我玩游戏,自己在那刷手机”“父母整天就爱去打麻将”等等截然相反的形象。
身为家长,首先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孩子虽然思想不完全成熟,缺少社会经验,但是他们一直都观察着父母。“为什么父母可以,我不可以?”这就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纠纷与误会逐渐增多。有时间,放下手机,带着孩子一起郊游、一同运动、共读一本书、学做一道菜,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当然,有的孩子也会发表抨击父母的言论。也许他们还没有看到父母为了家庭辛勤付出,所以,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试着明白自己的辛苦,了解彼此,增进感情。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沉迷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所以,严格控制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相关举措是利大于弊。希望通过防沉迷系统,家长们与孩子的关系可以得到改善,网络游戏能够更加健康、良性的发展。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中国国产网络游戏能在国外深受好评,是外国网友对中国科技水平的认可,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体现。
来源:原创 法治调研君 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