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兵到调解能手,他曾护送游子生命归途家属感动落泪

在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泰山社区,有这样一位深受群众赞誉的社区民警——李壹峰。他以军人的坚毅和警察的担当,在这片“责任田”中深耕细作,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老兵”到“新警”再到群众“贴心人”的转变。

“倔脾气”只服李警官

“我只信李警官!”年近六旬的老胡,社区中的“倔脾气”,却对社区民警李壹峰深信不疑。2024年2月,因春节期间废品回收站歇业,老胡无法及时出售捡回的废品,便将废品堆放在小区单元门口引发邻居不满。物业协调无果,社区、消防部门也介入协调。老胡认为并未影响通行,几乎每天为此与人争执。直到李壹峰走访时发现这一情况。

李壹峰没有急于说教,而是连续多日上门沟通。尽管起初老胡依旧抵触,但他不懈努力与老胡展开“持久战”,终于打开老胡的心门。每次长谈一个多小时,设身处地为老胡考虑。李壹峰提出联系回收人员上门回收废品,既解决老胡搬运难题,又消除安全隐患。李壹峰的建议让老胡的态度逐渐转变。老胡也承诺不再乱堆放废品。

雨棚里的警民情

李壹峰初到社区,就立志成为居民的贴心人。他坚持每日巡逻,公开联系方式,24小时在线。5月9日,辖区王奶奶因楼上邻居乱扔垃圾问题困扰不已,她尝试拨通单元门上张贴的社区民警李壹峰的电话。了解情况后,李壹峰发现王奶奶所谓的“经常丢垃圾”实为两个月前装修时工人疏忽所致,此后再无发生,但王奶奶始终解不开心结。“传统调解无效,那就换个思路。”他注意到王奶奶最关心的是阳台卫生,于是提议:“王奶奶,我们装个雨棚吧,既防垃圾又遮雨。”得到物业同意后,他自费960元帮助王奶奶安装雨棚,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有时解决问题需跳出传统思维。对独居老人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结果,更是被重视的过程。”李壹峰总结道。

护送游子生命最后的归途

李壹峰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特点推行“定制化调解”模式,今年年初,李壹峰就成功调解了一起医院与企业的分歧纠纷,以责任铺就了一位游子的归乡之路,完成了他生命最后的旅程。

“他走了,幸运的是在你的深情关怀和帮助下,他得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全家陪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没有客死他乡。”这是一位远在四川的耄耋老人发给李壹峰的信息,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位父亲深深的感激。

2024年年底,李壹峰接到辖区医院报警,一名外省籍病人因病情严重,希望返回家乡,公司已支付医疗费用,已无力承担后续安置,医院方也无法安排其返乡,三方陷入困境。

李壹峰了解病人刘某是四川人,在一家化工企业工作,突发疾病被送至辖区医院治疗。李壹峰立刻与刘某的父亲取得联系,但刘某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多病,难以亲自前来接儿子。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李壹峰联合医院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双方的诉求。企业代表面露难色:“我们已经承担了医疗费,实在无力负责后续安置……”医院负责人表示:“长途转运危重病人超出了医院的职责范围……”

详细记录各方诉求,经过多次调解,一个创新的调解方案逐渐成型:由李壹峰带队,企业派出代表、医院配备医护人员,共同护送刘某返乡。得知这一消息,刘某的父亲在电话中激动落泪,立刻自发写下委托书:“全权交由李壹峰警官处理!”

经过10多个小时,跨越1800多公里,当列车缓缓驶入站台时,拄着拐杖的刘父已在寒风中守候多时。看着弥留之际的儿子终于归来,老人紧紧握住李壹峰的手泪流满面。20天后刘某安详离世,但他得以在亲人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从军旅到警界,从保家卫国到守护社区,李壹峰始终坚信:“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他用军人的坚韧深入社区,用警察的担当化解纠纷,让“矛盾不出门、平安不出事”成为现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六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