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多个社交平台出现“运-20向巴基斯坦运送救援物资”的图文及视频信息,引发广泛传播。
5月11日晚间,人民空军微信公众号紧急发布《关于近日网上运-20向外方运送物资不实消息,官方辟谣!》声明,明确指出该信息属于涉军谣言。包括澎湃新闻、中青在线、网易、搜狐等12家主流媒体同步转载辟谣公告。
谣言有哪些特征和危害?
利用2023年11月运-20执行尼泊尔地震救援任务和2020年抗疫物资运输的真实历史进行改编。
部分版本假冒军方消息人士或篡改外媒报道截图。
混淆军事术语,刻意使用“战略投送”“跨国空运”等专业词汇提升可信度。
此类谣言不仅扰乱公众认知,更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进行恶意炒作,损害国家军事信息安全。
造谣者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根据《刑法》第291条及《网络安全法》第12条,制造传播涉军谣言将面临以下处罚:
行政责任方面,最高10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
刑事责任方面,严重者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还要承担连带责任,平台如果没有及时删除违法信息,也将承担相应责任。
2024年典型案例显示,某网民因编造“运-20赴中东执行秘密任务”谣言,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
如何了解我国军事运输信息?
我国军用运输机执行跨国任务遵循严格的信息披露规范:
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如2023年阿富汗地震救援、2022年汤加火山灾害救援,均通过国防部新闻发布会正式通报。
战略物资投送方面,如2022年向塞尔维亚交付防空系统,采取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形式说明。
日常训练飞行方面,由《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进行专业报道。
公众尤其是自媒体应通过人民网军事频道、国防部官网等官方渠道获取信息,而不能瞎编乱造。
一定要注意,当前正值地区局势敏感时期,维护网络空间清朗尤为重要。广大网民应牢记:传播涉军信息非儿戏,指尖轻点须担责。让我们共同守护真相,做网络空间的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