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九月初秋、大蜀山下
毕业学员们历经了重重考验
在入职基层的第一道“关卡”
——岗前培训的加钢淬火下
终于破茧成蝶
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排长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走出大蜀山的他们
向着火热的江淮大地奔去
在各自的基层大舞台上
展露锋芒、绽放青春
时光荏苒中
入职基层的新排长们悄悄“满月”了
当初从大蜀山下磨砺出来的少年
他们的任职“初体验”
究竟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扑下身子立标准
排长黄晓既是考学归来的新排长,也是支队的“老战士”,平时心思细腻,做事面面俱到,是团队里的老大哥。一别四年,再回到这里,心里百感交集,但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排长黄晓:
我当过兵,战士们的一举一动都和当初的自己如出一辙,所以我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是我的优势。四年的军校生活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因此,我深知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起初回到基层
他处处小心谨慎
总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达不到作为新排长的标准
于是就时刻敦促自己、严格要求
从训练场到宿舍
从队列纪律到内务规范
从日常养成到制度落实
他总是时刻绷紧“一根弦”
始终做到标齐“一条线”
补足短板不偏科
同样是考学归来的排长丁涛,原先是机动中队出身,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军事技能那都十分优秀。毕竟基础打的牢,无论什么样的枪杆子都玩得转,但是一握住笔就“慌了神”。
作为部队生,可能最大的短板就是公文写作,但这又是必备的重要技能,容不得马虎。看着同期毕业的排长都能健笔如飞、胸有成竹,自己就愈发地着了急。
于是他就每天给自己加餐,从基础开始,加班加点地看书、学习,碰到疑难问题就虚心请教。“咱也不能比别人差了,就没有军人过不去的坎。”功夫不负苦心人,带着这种信念,终于他在写作方面,渐渐得心应手了起来。
模范带头作表率
排长汪辰是青年生,年纪小、素质好,在学员队担任过模拟骨干。风华正茂的他,带着激情热血和远大抱负踏上工作岗位,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没想到却处处“碰壁”。
离开学校之前他踌躇满志,一定要把自己的兵练的嗷嗷叫,但刚下到连队就遭遇了“滑铁卢”。原来自己所在的执勤中队,在老兵退伍后,“勤训矛盾”成了一个问题。
看着战士们下哨以后疲惫的神情,就像是一盆冷水浇了下来,想起下连前的豪言壮语,略显消沉的汪排长面红耳赤。
后来是队长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他开始身体力行,带头练,精心设计训练计划,并且抓住小块时间给缺席的战士们补训。
就这样,他用行动感染了战士们。一段时间下来,排里的训练终于有了起色,此时略显消瘦的他感慨道:“原来当排长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扛起责任有担当
相对于部队生的公文写作,青年生的困扰更多的在于管理和训练,排长周天宏也没能例外。身材本就不够魁梧的他,又有些腼腆,看着就更显得书生气,如何扎实入职第一步成了他的大难题。
刚来到连队,心情本就有些紧张,集合时战士们振聋发聩的呼号声更让他底气不足,精心准备的自己我介绍也没派上用场。看着战士们尊重又期待的目光,周排张的心里涌起暖流的同时,也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排长周天宏
不管我的能力素质如何,我都已经是一名排长了,每当想起战士们那充满信任的目光,我的灵魂就一阵颤动,和他们一起建功立业,这是我对“排长”二字义不容辞的担当。
每一位新排长的入职之初
都是一段艰辛的历程
如同踏上一列长途客车
沿途的风景
有时四季如春
有时冰天雪地
承载着梦想和希望
虽然颠簸
但始终徐徐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