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陷入经济困难,由于军费的不足,该国国防工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由此导致了俄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混乱,只要给外汇什么高技术产品都能出卖,这让美国海军看到了一个绝佳的获取苏联武器的机会。
其中之一就是加里宁格勒“星箭”机械制造设计局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Kh-31超音速空面导弹。该弹一开始是被作为高速反辐射导弹研制的,能够发现并摧毁当时西方最新防空系统(如美国陆军的爱国者地对空导弹系统)的雷达以及美国海军的“ 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系统。
Kh-31在1982年首次试射后获得了AS-17“氪”的北约代号,该弹于1988年进入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服役,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其Kh-31A反舰型也首次公开亮相。
Kh-31的高性能给美国海军带来很大压力,该弹使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系统来实现持续超音速飞行。导弹发射后,在初级固态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推进下加速到冲压发动机的最佳工作速度,然后再启动冲压发动机。具有高空飞行剖面的Kh-31P可以达到3.5马赫的最大速度,掠海飞行的Kh-31A也能达到2.5马赫,极难防御。
因此美国海军极其重视Kh-31,在该弹还在研发时就启动了超音速低空靶弹(SLAT)项目,旨在研制一种能被用于测试“宙斯盾”战斗系统的低空超音速靶弹。
1984年,马丁·玛丽埃塔公司赢得了获得了SLAT合同,开始研制YAQM-127A靶弹。但由于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系统技术上不过关,该弹在1987年11月至1989年1月之间的六次试射中只有一次发射成功,1990年11月和1991年5月的最后两次试射也全部失败,最终项目被美国国会强行取消。
苏联的解体让美国海军看到了直接获取Kh-31的机会,在1995年授予麦道公司一份合同,直接对Kh-31进行性能评估。麦道公司挥舞着美元轻易从星箭设计局买到了一批拆除了战斗部和制导系统的Kh-31导弹弹体,麦道将其改装为MA-31靶弹,配备了通用远程自动驾驶仪(URAP)引导系统、跟踪信标、遥测设备,以及空中自毁系统。
改装后的MA-31在性能基本上与俄罗斯Kh-31相同,并能和原装货一样执行反舰和反辐射飞行剖面,在测试中美国人发现该弹能在掠海飞行中进行高达15 g过载的剧烈机动!
最终麦道和其继任者波音公司共改装了18枚MA-31靶弹,在1996年至2003年之间由F-4战斗机空射进行了13次测试,成功了10次,让美国海军对Kh-31的战术性能摸了个底朝天。在完全吃透Kh-31之后,美国海军还委托轨道科学公司研制了Kh-31的山寨版——GQM-163“土狼”靶弹。
波音公司甚至在2004年提出了MA-31PG改进型,该弹将安装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GPS导航套件,可在任何天气条件下打击固定目标,从靶弹摇身变为实用化的空地导弹。但这个计划随着普京总统的上台而破灭,俄罗斯在意识到敏感技术换外汇的恶果后实施了新的武器出口限制,决定不再对美国出口Kh-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