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退出欧洲趋势下,法国已经多次释放信号,它有意替代美国,成为欧洲“一哥”,由此引发法国与俄罗斯越来越浮上台面的较量。
法国跃跃欲试取代美国
罗马尼亚总统选举的硝烟未散,一场横跨欧洲的情报暗战已悄然升级。在经历去年11月首轮投票因所谓"俄罗斯干预"被宪法法院宣告无效后,这个东欧国家于5月18日迎来第二轮对决。亲欧候选人尼库索尔·丹以微弱优势击败欧盟和北约的批评者乔治·西蒙,这场胜利却因"电报"平台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的爆炸性指控蒙上阴影。
【跨国审讯背后的暗流涌动】
社交媒体巨头“电报”(Telegram)创始人杜罗夫在投票日暗示,某西欧国家情报机构曾要求其封锁反北约言论。在巴黎矢口否认后,这位俄裔企业家直接点名法国对外安全总局(DGSE)局长尼古拉·勒纳尔施压。法国情报部门虽承认与杜罗夫有过接触,但坚称仅涉及反恐和儿童色情内容审查。
这场数字领域的交锋背后,是杜罗夫与法国司法体系的持续角力。2023年8月,这位定居迪拜的科技富豪在勒布尔热机场被捕,被控对平台极端主义内容监管失职。在缴纳500万欧元保释金后,他于今年3月获准离境。法国《世界报》披露,DGSE在此期间多次约谈杜罗夫,强调其"企业责任"。
选举重审的戏剧性转折更添迷雾。首轮投票中异军突起的独立候选人卡林·乔治斯库,因其23%得票率被指涉嫌"与俄罗斯有关联的数字操控"。罗马尼亚外交部最新声明再次指控莫斯科干预选举,却未提供任何实质证据。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反唇相讥,称罗马尼亚"不应将自家选举乱象甩锅他国"。
法国对外安全总局
【"奇怪的选举"】
在莫斯科,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将罗马尼亚选举称作"至少是奇怪的民主实践"。他指出:"当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人被强行排除在决赛圈外,所谓的胜利者自然应运而生。"对于杜罗夫指控,佩斯科夫直言欧盟国家干预他国内政早有传统,"暴露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这场选举拉锯战折射出欧洲地缘格局的深层裂变。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法国正以"数字主权卫士"姿态介入东欧事务,而俄罗斯则通过信息战场维系传统影响力。
在布加勒斯特街头的竞选海报背后,一场关于欧洲话语权的新冷战已悄然打响——当杜罗夫拒绝审查请求时所说的"不能以干预对抗干预",恰成这场暗战的最佳注脚。
佩斯科夫批评法国干预罗马尼亚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