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凌晨,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近 50 年来最激烈的空战。截至目前,印度方面消息混乱,一会儿宣称自身无损失,一会儿又声称击落了巴基斯坦战斗机。那么,这场空战缘何爆发?本处弱势的巴基斯坦又怎样打出完胜战绩?下面,我们将深入剖析。
印巴空战爆发:印度报复行动的复杂动机
从印度的动机来看,其空军 5 月 7 日的越境空袭行动,是对 “4.22” 恐怖袭击的报复。4 月 22 日下午,在印度北部查谟 - 克什米尔邦的 “帕哈尔加姆” 景区,武装分子持自动步枪扫射人群,致至少 26 人死亡,近半为外国游客。仅 12 小时后,莫迪便指认袭击由巴基斯坦支持的克什米尔游击队所为,巴方需负全责。
克什米尔地区游击队众多,部分确实获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支持,常从巴控区潜入印控区搞袭击,印度也支持巴基斯坦俾路支解放军这类游击队,双方做法类似。但此次针对外国游客的恐怖袭击,政治风险巨大,巴基斯坦不太可能策划。印度将矛盾引向巴基斯坦,有借题发挥之嫌。印度不仅想借此掌控巴基斯坦水源命脉,还妄图解决克什米尔游击队问题,故而对克什米尔地区发动空袭,目标包括 “恐怖分子驻地” 及一些巴基斯坦军方重要目标。
这已非印度首次如此行动。2019 年,克什米尔游击队汽车炸弹致印度 “中央后备警察部队” 40 名士兵死亡后,印度出动幻影 - 2000 战斗机越境空袭巴境内 “恐怖分子营地”,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巴基斯坦击落 1 架印军米格 - 21Bison 战斗机,中队长阿比南丹中校(印度东部空军司令之子)被俘,颜面尽失。6 年后,印度自恃购置新飞机,再次实施越境空袭。早在 4 月 29 日,印度就出动阵风战斗机在边境演练,试图测试巴基斯坦空军反应速度,却遭巴基斯坦歼 - 10CP 战斗机逼退。尽管印度不承认此次受挫,但 5 月 1 日,上任仅 7 个月的印度空军副司令达尔卡尔中将被解职,足见其指挥或存在问题。
新上任的印度空军指挥官急于立功,未吸取 4 月 29 日对峙教训,下血本空袭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及巴基斯坦本土旁遮普。印度空军至少出动四个空军单位:哈里亚纳邦安巴拉空军基地的第 17 “金箭” 中队,装备昂贵的阵风战斗机,印度将其视为空优战机;帕坦科特空军基地的第 18 联队,装备苏 - 30MKI 战斗机,虽服役 20 年,但性能不弱;瓜廖尔基地的第 9 中队,装备老旧的幻影 - 2000 战斗机,常被用于对地攻击,也是 2019 年越境空袭主角;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斯利那加空军基地的 “三叉戟” 中队,装备米格 - 29 战斗机。此外,巴廷达基地的 “天空之眼” 预警机、阿格拉基地的伊尔 - 78 加油机及若干无人侦察机、搜救直升机也可能参与行动,印度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然而,空袭虽命中巴一些地面目标,致至少 8 人死亡,但印度被巴基斯坦击落 5 架(或 6 架)战斗机,损失惨重,比 2019 年更甚。
巴基斯坦完胜剖析:人、装备、战术全方位优势
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实力强劲,在南亚乃至中东都颇具威名。早年与美国蜜月期,巴空军接受美式训练,常参加美国 “红旗” 联合空战演习,作战思想和战术激进。在历次印巴战争中,巴空军在空中从未吃亏,先后击落 86 架印度飞机。在中东战争和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巴基斯坦飞行员也表现出色,分别击落以色列和苏联战机。近些年,随着接收枭龙和歼 - 10CP 战斗机,巴基斯坦常与中国举行 “雄鹰” 联合演习,提升实力。央视报道中,中国空军特级飞行员宋辉曾承认被巴基斯坦王牌飞行员击败,可见巴空军精锐。经中美调教,只要装备无代差,巴空军对付印度空军游刃有余。
装备优势尽显:针对性装备成空战利器
巴基斯坦空军主力包括 F16、歼 - 10CP 及自行组装的枭龙战斗机。F16 总体老旧,部分虽能发射 AIM - 120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但因美国对导弹使用限制严格,巴方近年已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枭龙和歼 - 10CP 不受限制,成为空战主力。
与印度阵风战斗机相比,歼 - 10CP 优势明显。阵风和歼 - 10CP 虽都属中型机,阵风多用途、挂载能力强,但歼 - 10CP 侧重于制空,空战性能更优。仅从雷达性能看,阵风的 REB - 2 - AA 雷达有 838 个 T/R 组件,空中目标探测能力约 200 千米,此性能如今已落后,甚至不及枭龙第三批使用的 KLJ - 7A 型火控雷达。KLJ - 7A 雷达 T/R 组件超 1200 个,空中目标探测能力达 240 千米,可先敌发现、先敌开火。
4 月底,巴基斯坦军方公布枭龙 JF - 17 Block3 战斗机挂载 4 枚疑似 PL - 15 导弹和 2 枚 PL - 10 格斗导弹照片,并强调 PL - 15 射程 200 公里。此前巴基斯坦只有射程约 150 公里的 PL - 15E 出口型号,如今亮相射程 200 公里的 PL - 15,极有可能获得中国自用版本。中国自用版 PL - 15 导弹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和双向数据链,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赋予其超远射程,适合打击隐身战斗机、轰炸机及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且因数据链互通,巴基斯坦能轻松将其适配于枭龙 Block3 和歼 - 10CP,在空战中占据极大优势。如今已发现被击落阵风残骸,其导弹发射挂架特征明显,印度难以抵赖。
在此次空战战术上,印度空军为规避被击落风险,主要采用领空擦边后发射防区外武器的打击模式,控制行动范围不超过控制线 1.2 公里,避免触发国际介入。然而,巴基斯坦毫不示弱,只要印度空军越境就开火,凭借 PL - 15 的射程优势,即便不越境也能打击敌机。
此外,巴基斯坦很可能对印度空袭早有准备,采用先进战机与地面防空火力伏击圈(如中国红旗 9 导弹)相结合的战术。这种战术有效削减印度空军数量优势,最大限度发挥自身装备和人员优势,一战打疼印度。若此次巴基斯坦战绩属实,意味着其已全盘掌握中国空军体系化作战精髓。反观印度,虽购买大量来自俄、法、美的飞机,但各机型间协同作战数据链难以联通,战术目标和指令信息传递困难,飞行员常只能靠语音交流,体系作战能力近乎为零。
空战后续:莫迪面临的内外困局与抉择
此次空战的惨败,让莫迪政府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众对政府在边境问题上的表现极为关注,此次空战失利可能引发民众对莫迪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为平息民愤,莫迪政府可能会在国内采取一系列举措。一方面,可能加大对军事建设的投入承诺,宣称将大力提升印度空军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以恢复民众对国防力量的信心。另一方面,莫迪可能会试图通过强硬的外交言辞,将责任部分推给外部势力,塑造印度在地区事务中 “受害者” 的形象,激发民众的民族凝聚力。但这些举措能否真正安抚民众情绪,还需打个问号。如果后续不能切实提升印度军队的作战能力,缓解边境紧张局势,莫迪政府很可能在下次选举中面临民众的 “算账”。
在国际舞台上,莫迪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印度长期以来在美俄之间寻求平衡,试图获取双方的军事支持和政治资源。此次空战失利后,莫迪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向美国靠拢,寻求更多先进武器装备的引进,如 F - 35 战斗机等,同时期望美国在印巴问题上给予印度更多的政治支持。然而,美国在印巴之间有着自身的战略考量,不会轻易为了印度而过度得罪巴基斯坦,毕竟巴基斯坦在反恐等领域对美国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莫迪需要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巧妙地权衡利益,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对于俄罗斯,印度也是重要的武器进口国。莫迪可能会与俄罗斯沟通,希望俄方加快苏 - 57 等先进战机的交付进度,并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升级服务,以提升印度空军的实力。但俄罗斯也需考虑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及自身在南亚地区的整体战略布局,不会完全满足印度的要求。
同时,莫迪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斡旋压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大国,都不希望印巴冲突进一步升级,以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莫迪可能会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考虑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印巴之间的争端。然而,这对于一向在边境问题上态度强硬的莫迪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接受和平谈判,可能会被国内民族主义势力指责为软弱;但继续强硬对抗,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使印度陷入更加不利的国际环境。
从经济角度看,持续的军事对抗和紧张局势对印度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而不断增加的军事开支,不仅会挤压其他重要领域的投入,还可能吓跑部分外国投资者,影响印度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莫迪政府必须在维护国家安全形象与保障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此外,印度国内各政治势力也会借此次空战失利大做文章。反对党可能会借此机会抨击莫迪政府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要求政府承担责任,并推动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动。这使得莫迪政府在应对外部压力的同时,还需应对内部政治斗争的挑战。
此次印巴空战的失利,给莫迪政府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化解国内压力、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有利地位,以及在和平与对抗之间做出明智选择,将考验着莫迪政府的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而对于地区和平稳定以及印巴两国人民的福祉而言,通过和平谈判、对话协商来解决争端,无疑是最理想的出路。但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民族情绪和国内政治博弈的交织下,印巴关系的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