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白干!”他用弹弓架起中国雷达“准星”

2025年05月03日19:40:23 军事 6576

他是中国雷达领域的“拓荒者”

用自制弹弓破解世界难题

让雷达拥有“火眼金睛”

近日,总台《吾家吾国》栏目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

听他讲述如何用土办法破世界难题

“我没白干!”他用弹弓架起中国雷达“准星” - 天天要闻

01

电波启蒙:

藏在童年里的雷达密码

毛二可和雷达的缘分起源于童年时期。

那时,毛二可的哥哥毛大可在重庆私立南开中学读书,课堂上,毛大可接触到了电磁波理论,并被这种“看不见的力量”所吸引,一向和哥哥要好的毛二可因此也迷上了无线电,哥俩儿还一起做出过一台收音机。

1953年,北京理工大学设立国内首个雷达专业,怀着对雷达与无线电的热爱,毛二可成了北理工雷达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并在毕业后留校。

“刚开始我就是喜欢这个,后来我一辈子就干了雷达这一件事。”

02

坚持阅读文献,他找到

让中国雷达“看得清”的秘密

中国雷达事业起步时,年轻的毛二可意识到,材料科学是突破技术封锁的关键,所以他坚持每周固定一天阅读相关文献。

1972年,毛二可在阅读一份国外文献时注意到了熔融石英在航天遥感领域的应用案例,觉得这种材料可以一试。随后,毛二可便带领团队将其按照光学原理研磨成一个多面体,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制成合适的熔融石英延迟线,接入电路后,使微弱目标信号清晰显现。

1977年,毛二可带着成果参加了湖北某地举行的军事演习。演习正式开始,飞机从远处飞来,一边飞行一边撒下金属箔条进行干扰。普通雷达显示器被干扰信号充斥,根本无法捕捉飞机的踪迹。而毛二可的团队打开了动目标显示装置,干扰信号瞬间消失殆尽,雷达显示器上只剩下代表飞机的一个亮点在快速移动。

每每谈到这一幕,毛二可眼中的激动和自豪都无以言表。

毛二可带着团队花了20多年进行攻关,最终解决了雷达“看得清”的问题,这不仅填补了国内动目标显示的技术空白,还大大提升了我国防空预警系统的探测和跟踪能力。

03

看得准!

他用弹弓架起中国雷达“准星”

伴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雷达面临更多的技术变革。1989年,毛二可受邀参加了一个技术研讨会,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在“看得清”的基础上,着力解决雷达“看得准”的问题。这需要矢量脱靶量测量技术。

彼时,美国测距精度达61厘米,而国内最先进设备仅能达到15米。“当时那个会上有好多科研机构,但是大家都没有底气把这个事做成。”

但毛二可觉得,想改变这样的差距,技术的核心必须是在雷达体制上有所改进,而这正是他们在做的事。“这个任务我们就得接,而且一定要完成!”

这项技术突破难度极大,如同给望远镜装上了“超级显微镜”,不仅要实现科学原理创新,更要完成极端条件下的工程化验证。有时需要在深夜波涛汹涌的海面,爬上13米高的靶船支架取数据,因为体重比较轻,毛二可总是身先士卒。

毛二可回忆,有段时间,做的设计没有一次能试验成功的,反反复复总结改进,再试还是不成功,很多人都被磨得没了信心,但毛二可坚信,“我们的原理没有问题,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在经历一系列的“靶场”测试之后,毛二可团队将试验的重心转移回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这是中国雷达技术从工程验证向科学原理深化的必经之路。

为模拟动目标速度,团队尝试过骑自行车、摩托车测试。但随着试验精度的不断提高,摩托车的速度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后来,头脑灵活的毛二可另辟蹊径,他发明了一种大弹弓,将直径3厘米的钢珠高速射向天际,进行雷达跟踪测试。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发明,解决了平日试验中的模拟目标问题,节省了十分有限的科研经费。

“我没白干!”他用弹弓架起中国雷达“准星” - 天天要闻

这质朴的“科研神器”,破解了动目标模拟的世界性难题,更以极低的成本为中国雷达装上了“火眼金睛”,中国也成为继英美之后,第三个成功研制出矢量脱靶量测量雷达的国家。

在毛二可看来,自己很幸运:“能为国家做点事,我很满足。你看现在咱们国家很多雷达技术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我没白干!”

来源:央视新闻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首都航空再陷“行李刺客”质疑,同尺寸行李在各航司待遇为何不同 - 天天要闻

首都航空再陷“行李刺客”质疑,同尺寸行李在各航司待遇为何不同

针对“女子携20寸行李箱登机被指超标”一事,首都航空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称:首都航空自2019年开始实施差异化服务政策,将原机票包含的选座、机上餐食、行李托运等服务拆分为独立付费项目,旅客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查询发现,首都航空规定,经济舱旅客每人可携带一件手提行李,重量不得超过7公斤,...
SpaceX星舰第九次试飞顺利点火升空,首次尝试重复使用超重助推器 - 天天要闻

SpaceX星舰第九次试飞顺利点火升空,首次尝试重复使用超重助推器

IT之家 5 月 28 日消息,刚刚,SpaceX 星舰 IFT-9 顺利点火升空。在本次试飞任务中,SpaceX 将首次尝试重复使用其第一级超重型助推器(IT之家注:曾在今年 1 月的第七次试飞中使用),本次执飞型号仅更换了其 33 台猛禽发动机中的 4 台。▼ 介绍星舰的回收复用:▼ 一级超级重型助推和二级飞船的飞行轨迹模拟:...
总台记者观察丨解除对供乌武器射程限制后会发生什么? - 天天要闻

总台记者观察丨解除对供乌武器射程限制后会发生什么?

德国总理默茨26日表示,德国及其盟友已不再限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射程。西方国家取消供乌武器射程限制,是否会改变前线的格局?俄罗斯方面又会作何回应?“金牛座”巡航导弹或将悄然入场总台记者 魏东旭:不难发现,德国针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即将提质增量
明查|以色列对中国维和部队开火?别张嘴就来 - 天天要闻

明查|以色列对中国维和部队开火?别张嘴就来

速览- 网传“近日以色列向中国维和部队开火”的说法不实。相关视频展示的是2016年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战士在执行任务期间不幸牺牲的画面。- 截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近日有中国维和部队遭遇以色列军队袭击。但以色列此前确有袭击联合国维和人员的先例,且近日有以军向包含中国代表在内的多国外交部代表团开火的事件发生。...
解除对供乌武器射程限制后会发生什么? - 天天要闻

解除对供乌武器射程限制后会发生什么?

德国总理默茨26日表示,德国及其盟友已不再限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射程。西方国家取消供乌武器射程限制,是否会改变前线的格局?俄罗斯方面又会作何回应?“金牛座”巡航导弹或将悄然入场总台记者 魏东旭:不难发现,德国针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即将提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