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航空维修工程部有一个特色班组,全部由身处一线的女机械师组成,称为“木兰班组”。
成立11年来,多次获奖的她们,不仅出色完成了机队的日常维修和大型组装任务,也用自己的细心、责任心和规则感,丰富和充实了多年来由男性主导的飞机维修领域。
脚手架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线,空气中飘浮着航空煤油的特殊气味,仪器运作的轰鸣和手持工具的敲击,混合成了一种低频混响,身穿深蓝工作套装的维修人员错落分布在一架巨大的空客飞机周围。这是深圳宝安机场深航检修区的一隅。“木兰班组”成员之一、深航高检车间主管谭小敏在这里完成芭莎的拍摄后,领着我们到后面的办公楼接受采访。
成立于2014年的深航“木兰班组”,由处于生产一线的47位女性机械师组成。目前,深航各部门共有3092名机械师,木兰班组仅占其中1.52%。虽然占比很小,但这支女性队伍却十分出色,获得过“全国民航五一巾帼标兵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深圳市工人先锋号”等一系列荣誉。在深航基地,我们采访了“木兰班组”的6位成员——6位外场维修师,分别来自A检、C检、发动机车间、附件车间和航线。
我可以做得很好,也不再孤独
谭小敏
高检车间生产主管
谭小敏这样描述自己每天的工作:“我们现在深航定修,就是高检这边,常态化的是做四条C检生产线。四架飞机同时进行检修,然后我负责其中的一架飞机。它飞完最近的一个航班,就停在机坪上了,我们会把飞机从机坪上拖到机库里来,然后就开始做一些测试,我要执行所有航电相关部分的维护,根据制造厂家给的维修方案,还有我们自制的维修工卡,发现它的缺陷或毛病,一个个解决掉。它可能会在这里停半个月左右。等到一切检测都过关了,才会给它放行,让它回到机坪上,由航线单位去恢复航运。”
谭小敏大学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可能因为从小就爱看飞机吧”,2011年通过校招加入深航,她很快被分配到了高检。“当时我们车间就我一个女生,整个定检一线也就两个女生,另一个女生在A检,后来辞职就不在这里了。”
刚来时因为能够近距离接触飞机,她还很兴奋,等到工作第二年却有些迷茫了。虽说和同事们的关系都很好,但她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我会想,哎,是不是应该去找一个更适合女孩的工作?”那时的工鞋很沉,比现在的要沉得多,她身材娇小,穿着不胜其苦;深圳的夏天又特别热,并且漫长,在外面一工作就是几个小时,还有夜班也对正常作息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可心里又觉得,这是自己做的选择,你不能服输,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还是要再坚持一下!慢慢熬过了第二年那个阶段,或者说把心里的一些东西克服了之后,就会发现,我其实可以做得很好,然后就越来越游刃有余了。”
周围的环境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后来招进来的女同事越来越多。2013年底2014年初,高检车间成立了“木兰班组”,谭小敏掰着手指念着名字数:“一开始大概有六七个人。”这个由年轻女机械师组成的团队,先后出色完成了深航机队驾驶舱门监控系统(CDSS)改装、升级头等舱座椅并加装座椅电源、加装铱星系统、加装平视显示仪(HUD)等多项公司级重要改装项目,显示出了女性在航空维修中特有的能力与潜力。
“虽然女生在体力方面可能会稍微逊色一些,但因为我们的工作是团队配合的,所以这个劣势也不那么绝对。相反,女生心细,可能更有助于发现一些问题。另外就是对于这样一个需要按章操作的行业来说,好的责任心和规则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开心的是,她也找到了可以一起倾诉、一起分享的同性伙伴。“我有个同事,我俩会交流很多关于个人、家庭还有孩子的想法,到现在都十几年了,彼此都给了对方很多支撑。”
她提升了A检对女生的要求
郭薇
发动机车间生产主管
谭小敏的大学师妹、同样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的郭薇则是一开始就循着同类而来。郭薇毕业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考虑择业之际看到了“木兰班组”的报道。“我给很多航空公司投了简历,深航面试的时候,我就跟面试官说,自己想去木兰班组试试。”2016年夏天,她如愿来到深航基地,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以优异的成绩被分到了A检中队航电区域安盾班组。严格来说,这时候她还不属于木兰班组,因为木兰班组最初还只是高检车间下面的一个班组。
高检又称C检,和A检是不同的工种。“飞机飞行一定的小时数后,就需要停场,在机坪上进行一次全面的定期检修,这就叫A检。”郭薇解释道,“而C检则是在几千个飞行小时后,拆除更多的部件,做更深度的检修,检修期可能长达十几二十天。”
不管是做A检还是C检,她们都需要考“双照”:一个是民用航空维修人员基础执照,一个是机型执照。“机型执照有空客的,也有波音的,每一个维护的机型都要考。”
进入飞机维修一线后,郭薇很快掌握了风挡更换、电路改装、大气数据系统维护、各型号发动机更换电气部分拆装等一系列技能,2018年,她被提拔为A检中队航电区域安盾班组的班组长。就在这一年5月,深航对木兰班组进行了“扩容”,将所有维修工程部的一线女职员都涵盖进来,结合业务特点和管理定位,确立为3个生产班组和2个保障班组。郭薇不仅积极参与了木兰班组的扩建筹备,还成为了生产班组之一“风行班组”的班组长,这期间她加入了高检车间空客飞机ELSD改装项目小组以及后续的标准线路施工培训,对飞机深度维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实践。
郭薇动手能力很强,多次在维修工程部的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2021年,她代表深航参加了深圳市第十一届技能大赛飞机维修职业技能竞赛。“要比三个项目。第一个是钣金加工,把铝板加工成一个标准件,要考量完成速度和精度,并通过最后的测试;第二个是动力飞行组件的拆装,要把它拆下来检查、润滑,然后装回去调试;第三个是插头线路方面的维护,做一个完整的线路出来,包括焊接插头插钉,最后实现逻辑电路的控制。”在这次不分性别的比赛中,她名列三甲,拿下了一等奖。
用郭薇在A检中队带的“徒弟”陈贝萱的话来说:“老郭提升了A检对女生的要求,她来了之后,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同工同责,我啥都能干,我和你们是一样的。”
郭薇还喜欢给自己设立挑战,2024年,深航维修工程部成立了发动机车间,她想选一个专一的方向去深入发展,就毅然加入了这个新的车间,去面对新的挑战。
以师傅们为标准,以工作为傲
陈贝萱
A检中队C分队航电区域班组长
除了谭小敏这样的“元老”和郭薇这样的中坚力量,新鲜血液也不断补充进来,木兰班组现在有了不少新生代。她们会参与一线的维修生产,被称为外场。
陈贝萱是2020年加入的。她个子高,高考填志愿时老师建议报考民航大学的空乘专业,但她却一眼看中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因为喜欢动动手。”入职后被分到了A检车间,带她的师傅正是郭薇。
“我还是一个学员的时候,对这一切都感到非常陌生,所以很紧张,不自信。师傅看出来了,她主动约我吃了第一顿饭,让我把自己对机务、外场的疑问都说出来,一一给我解答。不管是驾驶舱面板上的各种原理、控制逻辑,还是电门的明亮暗亮故障灯亮是怎么回事,轮舱里的部件是怎么工作的,她都讲得明明白白。这次吃饭很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她在工作和学习上给我的帮助很大,给足了情绪价值,也会严格要求。是在她的带领下,我才成为了一名机务。”
在郭薇转到发动机车间之后,陈贝萱成了A检唯一的一名女外场。“我是我师傅带出来的,就会事事以她为标准。”于是,多重的东西陈贝萱都尽量自己扛,多难的活儿也都自己上。假以时日,说不定她会成为另一个“老郭”。
赵亚楠
附件车间电子工程师
赵亚楠学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投简历时她投了铁路、水利水电,结果对方都不要女生,最终是深航发来面试通知。2023年7月,她正式入职。“进来以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社团’,我觉得她们好厉害啊!”这个“社团”给了她们那一届女员工们一场别具新意的迎新仪式——带她们去开珍珠。“我开出一个多颗珍珠的蚌壳,选了其中两颗,做成耳钉。”
赵亚楠被分到了附件车间。“飞机上那些故障件,他们会拆下来送到库房里。库房出合同之后,我们要去把这些故障件领到车间里,班组长分配给我们,修好的件再送回到可用件库房。”乘务话筒、机舱里的LCD、驾驶舱里的ACP音频控制面板等等,赵亚楠都修过。“只要学会了,就都不难修。”上一次被疑难杂件难到是几个月前,有一个件,黑屏了,她把电路板、控制板、背光板依次拆了一遍,发现都没问题,最后才发现是缆线坏了,前后花了差不多一星期。
刘艳
发动机车间维护工程师
飞行动力工程专业的刘艳去年刚毕业,通过校招进入深航维修部发动机车间,因为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部件,她在干活时可谓战战兢兢,需要一直提醒自己“不能把任何东西掉进去”,隔着手套,哪怕一个螺丝小小的垫片都会觉得沉甸甸的。“以前都是跟着师傅干,前两天才第一次自己动手,独立去拆一个插头,然后师傅跟我说,这个字以后就得你自己来签了。那一刻突然感觉到了压力,因为你签下这个字,就得负这个责啊。”
易柯蓝
航线一中队维护工程师
航线一中队的易柯蓝和刘艳来自同校同专业的同一届。“我们中队去年进了两个女生,之前十多年都没有女生了。”入职几个月,给易柯蓝最大的一次震撼是第一回手接飞机。“就是通过人工手势对飞机进行引导到达指定机位线,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两个人,我师傅作为监护人员大概站在机位线的一侧,我手持指挥棒站在机位牌的正前方,重复我师傅的手势动作,我必须全神贯注盯着我师傅的手势动作并同步,不然稍微犹豫一下,飞机就很容易未接到位或者被接过线,所以第一次接的时候非常紧张,十分忐忑,飞机朝我滑行过来的时候速度是很快的,感觉几秒就要到我面前了。”如果出现上述不正常情况,就需要和机长及机场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无法与廊桥对接时,必须呼叫牵引车将飞机牵引到位,不然旅客无法正常下飞机。除了接飞机,易柯蓝也已经取得了勤务上岗资质,要参与航后排水、擦镜面、加滑油等勤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