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不仅向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空袭,还向以色列增派“爱国者”和“萨德”反导系统,甚至调遣B-2隐形轰炸机进驻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然而,这一系列动作却让美军高层陷入新的焦虑:大量先进武器被调往中东,未来若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军还能拿出多少“家底”?
自2025年初以来,美军在中东的军事投入已达到惊人的规模。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军已向中东部署6架B-2隐形轰炸机,占其现役机队的30%。此外,美国还从全球各地抽调“萨德”和“爱国者”反导系统支援以色列,导致关岛、韩国等关键地区的防御能力被削弱。
更令美军头疼的是,胡塞武装的顽强抵抗让空袭效果大打折扣。尽管美军已消耗价值近10亿美元的导弹,但胡塞武装仍能持续发动反击,甚至向美军航母发射巡航导弹。这场消耗战不仅拖住了美军大量资源,还暴露了美国军事战略的局限性——一旦全球多地同时爆发危机,美军将面临“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
尽管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吹嘘美军战绩,称军事行动令胡塞武装“遭受重创”,但五角大楼官员在闭门简报会上承认,美军在摧毁胡塞武装庞大的导弹、无人机和发射器武库方面成效有限。一名国会官员表示,美国国防部一名高级官员最近透露,美国海军和印太司令部“非常担心”军队在也门消耗弹药的速度。报道称,在去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首次下令攻击也门胡塞武装之前,美国海军的整体库存就已远低于目标。上述美国国防部官员还称,一旦亚洲爆发冲突,五角大楼现在“面临着真正的作战问题”。
如今,美军指挥官们正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继续增兵中东,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将更加空虚;但如果减少对中东的投入,伊朗和胡塞武装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攻势。这种“两头难顾”的局面,恰恰反映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国采取的是“以静制动”的策略,既不主动挑起冲突,也不放松军事建设。这种稳健的战略让中国在面对美国军事压力时,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反制能力。
美军在中东的军事行动虽然短期内压制了胡塞武装,但长远来看,这种“四处救火”的模式并不可持续。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美国若继续分散资源,未来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将越来越小。或许,美军指挥官们的焦虑,正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又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