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5日,五角大楼向波斯湾调遣的军事力量达到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随着3架B-2隐形轰炸机与KC-135空中加油机进驻印度洋基地,美军在该区域部署的"战略铁三角"正式成型——这个距离伊朗海岸3800公里的军事前哨,已集结可携带钻地核弹的战略打击集群。
根据卫星影像分析,美军在此部署的B-2机群总数已达7架,较半年前增加近八成。这种具备全球隐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配合KC-135的空中加油支持,可实现11000公里作战半径的全覆盖。值得关注的是,机上配备的GBU-57钻地炸弹专门针对地下设施,曾在2024年4月1日的实战检验中摧毁也门胡塞武装的5处武器库。军事专家指出,这类武器正是为伊朗核设施"量身定制"。
在波斯湾北部,美军已构建起立体打击网络: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携F-35C隐身战机实施海上封锁;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部署的F-15EX与F-18E/F战机群随时待命;阿联酋宰夫拉空军基地更成为美军在中东最大的无人机指挥中枢。这种"海空天网"四位一体的部署模式,使得美军可在15分钟内完成对伊朗全境的战略打击。
面对美方军事施压,德黑兰方面祭出反制措施。革命卫队圣城旅司令威胁称,将动用新型中程导弹打击查戈斯群岛的军事设施。这座位于印度洋的英属群岛,因主权争议陷入特殊地缘漩涡——尽管国际法院已裁决支持毛里求斯主权主张,但英国仍以每年1800万美元租金将主岛迪戈加西亚租借给美军。卫星监测显示,岛上军事设施近期频繁进行弹药补给,疑似为应对突发冲突预作准备。
这场军事博弈背后暗藏复杂算计:华盛顿试图通过展示"世纪协议"框架下的军事威慑,迫使伊朗重回核谈判桌;德黑兰则借机强化地区影响力,将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船行动与本国安全战略深度绑定。欧盟外交官透露,已有17个国家收到美国提出的"联合护航"倡议,但德法等国明确反对军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