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曹允昌、徐思元、陈淑彬、奚根祥、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8位烈士,成功通过遗骸dna样本比对找到亲人。其中,烈士方金耀与湖北麻城73岁老人方汉炳确定为父子关系,这是湖北首个通过dna比对找到亲人的志愿军烈士家属。

11年坚守
981位烈士魂归故里
自2014年以来,在中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连续11年迎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共计981位烈士魂归故里。同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烈士寻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让部分烈士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告慰了烈士英灵,也慰藉了烈士亲属。

所有迎回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均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陵园内庄严肃穆,烈士墓区整齐排列,墓碑上刻着“烈士之墓”字样,以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每一次安葬仪式都庄重而肃穆,礼兵护送烈士棺椁,奏响哀乐,全体人员默哀致敬,表达对烈士们的深切哀悼。
从“无名”到“有名”
28名烈士找到了家
让烈士们“回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同时也更困难的是为这些烈士遗骸找到亲人。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为半个多世纪前牺牲的烈士们找到仍存活于世的亲人并非易事,但国家从未放弃和停止这项工作。

2020年,第七批归国的志愿军烈士展志忠通过dna比对找到了他的儿子展超明。2021年,第八批归国的志愿军烈士林成旺、史万忠的身份得到确认。2014年至2023年,我国共为10名烈士找到亲人。
2024年1月2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又有10位烈士身份得到确认。这些烈士中,林成旺、史万忠是2021年第八批迎回安葬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陈汉官、索维亮、李延学、白存任、李仁松、王希颜、邱能庆、韦恒兰均为2020年第七批迎回安葬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今天下午,又有8位烈士身份得到确认。至此,我国已为28名烈士确认身份。这些寻亲成果,不仅让烈士亲属得以慰藉,也体现了国家始终不忘对烈士的尊崇和对烈士亲属的关怀。
981:28
烈士寻亲之路不易
自2019年起,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启动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活动。通过深入开展遗物整理、辨识和分析,以印章等标注个人身份信息线索的遗物为重点,陆续发布烈士寻亲线索,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找寻烈士亲属。
2022年7月,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成立后,建成了国家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和烈士亲属dna数据库,破解了战争陈旧遗骸dna身份识别难题,突破了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检测试剂与仪器,为烈士寻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褒扬纪念处三级调研员周钉山介绍,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大多经历过长时间的土埋日晒,受到雨水、微生物、地质灾害等环境因素破坏,dna信息降解严重。而且遗骸多为骨骼样本,本身就是最难提取dna的样本类型,常规提取技术耗时长、成本高且成功率低。此外,这些烈士牺牲时间久远,当时他们大多很年轻,没有后代,父母和兄弟姐妹健在的极少,能找到的亲属多为远亲,这使dna比对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2022年9月,接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和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知,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12位麻城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亲属进行dna样本采集。最终,只有方汉炳与父亲方金耀的dna比对成功。
一场跨越73年的团聚
长江云新闻全程陪同见证
清明节前夕,73岁的麻城老人方汉炳收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送来的dna比对告知书。


今天(4月4日),方汉炳老人从湖北麻城启程,前往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只为再见父亲一面,在清明节之际为父亲方金耀烈士扫墓。此次行程,与方汉炳老人同行的还有方汉炳的妻子,以及方汉炳的孙女。

与此同时,长江云新闻也跟随着这三名烈士亲属一起前往沈阳,全程陪同记录方汉炳等人的行程。4日下午4点30分左右,长江云新闻记者已随方汉炳等人乘机抵达沈阳。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文杰 陈亚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