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有两人是十分相似的,那就是罗荣桓和聂荣臻元帅,两人都是中央红军的元帅,红一军团出身。
后来两人又都到了115师工作,最后又各自发展出了一个山东军区、一个晋察冀军区,双双封帅。
然而实际上在早期的工作中罗荣桓原本是聂荣臻的下属,到新中国成立后反而罗荣桓成为了元帅第七,聂荣臻只排第九,这是为什么呢?
原本的下属罗荣桓,是什么时候超过自己的老上司聂荣臻的呢?
02
其实从一开始聂荣臻和罗荣桓就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罗荣桓的起点远低于聂荣臻。
虽然两人各自参加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但是聂荣臻在1927年南昌起义中担任军委书记,成功策反敌军两个团,后任红11军党代表;
而罗荣桓同年仅以特务连党代表身份参与秋收起义,此时聂荣臻的职务与影响力明显是高于罗荣桓的。
南昌起义失败后聂荣臻还参加了广州起义,之后辗转各地参加过特科工作,直到1931年聂荣臻回到中央苏区。
此时的罗荣桓也在中央苏区,但是两人的身份和地位却截然不同。
聂荣臻于1932年任红一军团政委,罗荣桓为政治部副主任,可以说此时的聂荣臻是标准的罗荣桓上司。
后来聂荣臻升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还是第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可见此时两人的职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聂荣臻来说,此时的罗荣桓是后起之秀,而聂荣臻对这个后起之秀还是十分重视和欣赏的。
到抗战初期其实聂荣臻还是罗荣桓的上司。
很多人都知道抗战时期罗荣桓和林彪搭档115师,但其实真正和林彪搭档的应该说是聂荣臻才对。
1937年八路军改编时,林彪为115师师长,聂荣臻为115师副师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职务仍处下位。
注意此时八路军因为改编,初期是没有政委一职的,政委是后来重新恢复的职务。此时八路军中就是正师长、副师长最大。
那么罗荣桓是什么时候超越聂荣臻这位老上司的呢?答案就是抗战时期115师的分兵发展。
03
在抗战初期的几次对日作战后中央敏锐发现不能继续和日寇硬拼了,而是应该转头去敌后发展,于是就有了115师的分兵。
聂荣臻带兵去华北分兵发展出了晋察冀根据地,这是我军首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至1939年发展为10万兵力、1200万人口的模范区。
罗荣桓则与代师长陈光于1939年率部入鲁,整合山东八路军为8个主力师,至1945年拥兵27万,成为全国最强抗日根据地。
关键是之后陈光因为意外被调走,罗荣桓成功主导山东军区,自此罗荣桓成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和聂荣臻平级了。
如果要说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和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其实差距不大,都是我军最大的根据地之一,罗荣桓和聂荣臻也算是平级。
然而之后解放战争初期,1945年罗荣桓率山东6万精锐进军东北,组建东北野战军核心力量。
到达东北后罗荣桓更是首创“二线兵团”模式(训练新兵150个团),将东野从11万扩充至150万,占全国解放军总数1/3,是我军最强大的野战部队。
自此罗荣桓的地位也彻底奠定,与此同时聂荣臻在华北面对傅作义时屡遭挫折,1946年大同-集宁战役失利,张家口失守。
聂帅的裁军决策失误导致兵力锐减,影响战役主动性,导致晋察冀野战军一直没有发展壮大。
至1948年平津战役前,华北军区需依赖东野支援才能对抗傅作义集团,聂荣臻和罗荣桓的地位也由此发生逆转。
1949年1月平津战役总前委任命出炉,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罗荣桓首次在正式序列中位列聂荣臻之前,自此正式宣告了聂荣臻和罗荣桓地位的逆转。
罗荣桓这位曾经的后起之秀成功超越了自己的老上司聂荣臻。
04
新中国成立后其实两人差不多,罗荣桓任首任总政治部主任,主持全军政治工作及军衔评定,聂荣臻任代总参谋长。
但1953年《党史资料》九大军事家名单评选中,聂荣臻并未入选,而罗荣桓因东北贡献获得更高认可,可见此时罗的地位已经明显高于聂了。
1955年授衔时,罗荣桓位列第七,聂荣臻第九,形成最终超越,其实最核心的正是在于罗荣桓在东北的。
如果只按照抗战时期的结局来评定军衔,即使罗荣桓和聂荣臻平级,但是聂荣臻的资历肯定能够还是会压过罗荣桓一级。
奈何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太顺利了,直接推动解放战争全局胜利,聂荣臻的华北战场则更多承担牵制性任务,因此双方身份地位逆转了。
正如毛主席所说,罗荣桓这个干部是发现太晚了,他的才能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才真正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