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2025年03月30日22:12:07 军事 1667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决定接受中共方面和平解放的协议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后归向人民军的阵营,9月26日新疆迎来和平解放。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于新疆地区未来发展的局势十分担忧,这里远离大陆靠近西亚宗教势力错综复杂,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向新疆派入兵团,除了首要完成抵御外敌的任务外,新疆的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兵团来带动经济发展。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中央的面前,在当时路途极为遥远,很多战士们提出想要携带家眷至此,但是那些没有成家的士兵们呢。于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起倡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女兵的征兵工作,号召全国的青年女性去新疆支援边疆建设工作。

这份号召很快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全国各地都有无数想要报国的青年女性申请参军。在湖南更是有多达数万名青年女性报名,当年全国知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的传奇历史也是由此展开的。

不仅于湖南,在山东省这份倡议同样被众多的群众所接受支持。根据现在新疆兵团档案馆的资料记载,有超过7000名胶东地区的女兵在几年时间内相继赴疆支援。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烟台市的谢玉兰也是其中一员,时年二十岁的她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军人报效祖国。这对于她来说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被批准入伍后,谢玉兰告别了家乡的亲人和众多的女兵一起奔赴了西部大地。在那个年代的交通非常不发达。她们从山东出发先是坐了十几天的火车到达兰州后又在汽车上颠簸了近一个月才到达新疆深处的哈密地区

五十年代的哈密几乎没有任何的建筑,刚刚被解放的普通人民还住在“沙窝子”里。兵团决定先解决住宿问题。但是在盖好房子之前,这些女兵们只能住在帐篷里了。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谢玉兰回忆到,新疆的晚上和白天温差非常大,即使在她们刚来的夏天,夜晚的温度也能达到几度的数字,再加上特别大的夜风。夏天的晚上女兵们躺在帐篷里盖两床被子都冻得瑟瑟发抖。

因此在白天干活的时候她们同男兵一起更加卖力起来,倘若不能赶在冬天之前盖成房子,大概到时候这么多人的活命都是问题。好在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号召下源源不断的物资被送到这里,再加上所有人齐心协力的工作,到了初秋的时候,大家就都搬进了结实的房屋中了。

安顿好了住处,女兵们开始学习骑马。这里地域广阔,想要搞好生产建设就要不断地与周边同样驻扎的师团加强联系。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这对于谢玉兰来说算是到新疆最大的挑战,在最初训练的一个月,她总是搞不懂要领无数次被摔下马。自己的小腿还因此骨折了。领导特地批准她不用学骑马,但是倔强的谢玉兰不要这个“特批”,在康复后克服心理恐惧依然咬牙上马……在此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马匹成了谢玉兰穿梭在各个师团之间的最佳交通工具。

谢玉兰远在山东的父母非常心疼女儿,曾经想要托人将女儿调回内地。当谢玉兰得知父母的想法后连续写了数封家信表示自己要同其他人一样在这片戈壁中生长。拗不过女儿的父母只得同意了她的要求,只是这样一来,见面的机会变得极其稀少。

谢玉兰牢记着每一次回家的日子,在支援新疆建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谢玉兰只回过五次山东,最后两次还是回去送别父母。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谢玉兰说,新疆发展的四十年时间也是自己成长的四十年。在来这里的第三年,她认识了丈夫陈先达,这名在王毅手下打国民党的红军战士在解放后也选择来新疆支援建设。不仅仅是谢玉兰,在五十年代中末期,兵团大量的援建战士们经过几年的接触后均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对象。

这些成了家的年轻人也因此在新疆扎下根来。婚后的第二年,谢玉兰就生育了自己第一个孩子,这个时候部队领导考虑女性要顾家里和孩子因此减轻了很多女兵的工作量,但谢玉兰学骑马的倔强劲又上来了,她再次“越矩”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

谢玉兰是一名农机手,要负责运用机器来翻土及收割,在不用机器的日子里她和其他女兵一样挽起裤腿下田干活给自己的工作来加码。很快,建设兵团在1955年的时候克服了前几年的不利影响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这次丰收不仅解决了建设兵团的困境,他们可以不用再依靠内地输送的补给了。但更为深远地则是影响了哈密的老百姓。此前哈密的老百姓对于取代了国民到此的共产党军人并没有太多的信任感,但是谢玉兰们的表现让哈密的老百姓非常感动。这些从内地来的女子们居然比哈密的原住民们更能吃苦,还带着他们一起在土地中找吃食。

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当地老百姓加入兵团一起开垦荒地搞起了农业。有了更多的人加入搞农业,组织于是便让谢玉兰转岗做了保育员园长,谢玉兰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干到了退休。她在这里带大了自己的儿女到后来的孙子孙女,一家三代都一直扎根在了新疆这片土地上。

到了1997年谢玉兰和丈夫双双被批准退休,他们决定离开新疆去山东养老,但是返回山东后谢玉兰却极其不适应,她总想着新疆的风光和饮食,两人回来不到半年就决定再次返回新疆。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谢玉兰的儿女和孙辈也是如此,尤其是孙辈在读完大学后决定返回新疆继续搞发展建设。党中央当年的决策深远地影响了新疆未来的发展,也让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今天变得更加富庶骄人。

参考信源:

1、大众日报-两万女兵戍天边|山东女兵将自己许给了新疆、嫁给了兵团(2017-07-22)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2.兵团日报-一生一世跟党走,十三师红星四场老军谢玉兰的故事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1952年进疆女兵,她叫谢玉兰,是胶东地区8000多名进疆女兵中一员 - 天天要闻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台独”挑衅一日不止,反“独”惩戒一刻不停!“海峡雷霆”释放严厉信号 - 天天要闻

“台独”挑衅一日不止,反“独”惩戒一刻不停!“海峡雷霆”释放严厉信号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2日表示,当天东部战区位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组织“海峡雷霆-2025A”演练,重点实施查证识别、警告驱离、拦截扣押等科目,检验部队区域管控、联合封控、精打击要能力。当天,解放军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演练,对重要港...
日本长崎上空,快看出现了! - 天天要闻

日本长崎上空,快看出现了!

日本长崎上空,快看出现了,有敌人来袭,跟广岛的情况一样,快逃快点。美军B-29轰炸机,你们要去哪儿?救命救救我!释放被关战俘,这边,别打了,快逃!跑!那是B-29轰炸机小子,是逃不掉的。美军投下原子弹,快跑马上!
一纸证书,半世牵挂:“烈士褒扬从来就不是口头工作” - 天天要闻

一纸证书,半世牵挂:“烈士褒扬从来就不是口头工作”

散葬各地的多处无名烈士墓墓碑经过清理,烈士遗骨遗物被清点装罐,合墓至渡海作战纪念碑旁。(王瑭琳/摄)临近清明节,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景点处,游客们望着展板出神,上面印着的是牺牲船工名单。在陈列馆里,摆放着“革命烈士证书”。证书边缘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 已致71人死亡 - 天天要闻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 已致71人死亡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4月2日获悉,自当天黎明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造成71人死亡。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负责人2日表示,以军对位于加沙地带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