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战争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在战场上战士们通常都会挖战壕,垒起高高的沙袋墙当做掩体,尤其是在设立重型武器阵地时,士兵们也会躲在沙袋后面以避免敌人的攻击。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冷兵器时代早已结束,但沙袋却一直还活跃在战场上。
可能大家都会有会有相同的疑问:子弹的威力这么大,甚至连钢板都能够穿透,用沙袋做防御真的能够抵御攻击吗?难道沙袋比钢板还坚固吗?
沙袋为什么被广泛应用于战场上?
想了解沙袋的作用,那我们就不得不先来讲讲子弹的威力。子弹和炮弹的威力是不同的,子弹一般是由软金属制成,如铜或铅。子弹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射穿坚固物体,而是要在目标上造成损伤。
当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小。然而,当子弹撞击到坚实的物体时,阻力会迅速增大。
这就是为什么沙袋在战场上如此重要。沙袋内填充了大量沙子和黏土,这些材料可以吸收子弹的能量,减慢子弹的速度,减轻其穿透力。可以将其比喻为戴安全带一样,减缓车辆碰撞时的冲击,降低伤害。
需要明确的是,沙袋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挡住每一颗子弹,而是减轻子弹的杀伤力。一旦子弹击中沙袋,沙袋内的沙子会立即散开,但由于沙子是流动的,它们会产生内腔效应。
在多层沙袋墙的情况下,每一层都能吸收和分散子弹的冲击,使其成为坚固的防护屏障,降低对背后士兵的威胁。
除了子弹,战场上还有各种破片、火炮、手榴弹等武器,它们依靠破片、气流带动的碎片和碎石等因素造成伤害。尽管它们的速度可能不如子弹快,但它们在不同情况下也能对敌人造成严重威胁。
沙袋墙也对这些攻击提供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一些手榴弹碎片可能会被挡在工事外,减小了爆炸的杀伤力。此外,一旦发生火灾,沙袋结构还能有效地阻止火势扩大,从而减少我方部队的损失。
除此之外,用沙袋搭建防御工事还有两个关键的优势:速度快,便于射击。
战场环境千变万化,士兵可能会在一瞬间从持枪瞄准变成被敌人击中。因此,士兵不仅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堡垒,还需要它能够迅速搭建。使用沙袋搭建的防御工事比挖掩体快得多。
一些装甲车队和运输车队在战时经常携带沙袋,以备不时之需。在面对复杂地形,如沟壑、泥泞等时,可以迅速铺设沙袋以帮助车辆通过。
当然沙袋也可以用作车辆防御,在二战时,由于美国谢尔曼坦克根本承受不了德军坦克的攻击,装甲很容易被豹式坦克撕碎,更别提虎式和虎王坦克了,后来美军在谢尔曼坦克四周都挂上了沙袋,防御能力大大增加。
而且大家都知道,枪械在发射子弹时,会有很强的后坐力,如果不能很好的承受或卸力的话,就会导致射击精准度不够甚至误伤自己。如果把枪械架在沙袋上射击,就能起到卸力作用,同时便于战士不断调整瞄准角度。
在上世纪,钢筋混凝土工事也被广泛应用于战场上,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为什么抗战时期我军部队不用钢筋混凝土筑建战场防御工事,而采用沙袋呢?
大家都知道那时候我军部队装备物资极度匮乏,根本无法运输大量钢筋混凝土来构筑防御工事,所以只能用垒沙袋墙的方式抵御外来的侵略,我们的战士们就是通过小米加步枪和自己的血肉之躯,构建起了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
一旦我们的队伍选择撤退的话,战士们就会提前在沙袋中埋上炸药,这样的话如果敌人想要占领我们的阵地,就会被炸的灰飞烟灭。
所以,沙袋在战场上的作用远非普通袋子,它们是保护士兵安全的关键因素,也是战斗中的必备工程材料。
关于子弹穿透沙袋的问题,一些实验表明,通常的民用枪械子弹很难穿透6英寸(约15厘米)或更多的沙袋。即使使用一些较大口径的手枪子弹,如.357AE沙漠之鹰狩猎手枪,也难以穿透超过7英寸的沙袋。
根据丹麦皇家陆军的野战手册,沙土对小口径步枪(如5.56毫米口径)的防护宽度为60厘米,大致等于一个沙袋的长度,或者两个沙袋的宽度。这些结果说明沙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抵御子弹的穿透,提供了宝贵的防御保护。
现代防御工事
虽然现代军事防御系统使用了高科技材料和装备,但在一些战地部署中,沙袋仍然可以提供迅速搭建和加固防御工事的便捷性。特别是在一些战争和冲突地区,物资运输可能不便,沙袋可以作为一个快速可用的资源,用于建造掩体、哨所或路障。
艾斯科公司开发的防爆墙是一种现代化的沙袋防御系统,因其卓越的防护、防弹和防爆能力,可快速用于保护直升机场、兵站、哨所等军事设施。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围墙,使用防爆墙能够节省时间,因此被广泛采用。
它由许多相互连接的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通常由一个金属网格和内部填充物(通常是沙土、碎石或其他合适的材料)组成。这种模块化设计使得它可以根据需要快速组装和拆卸,不仅能够抵挡弹药攻击,还可以用于建造掩体、哨所、围墙和路障,提供可靠的防御工事。
目前艾斯科防御墙已被美军和北约等军事组织广泛使用。它不仅可以防范洪水,还能够抵御各种轻武器的射击,甚至对自爆卡车也有相当的抵御能力。
然而,这些传统的防御工事在面对空袭或生化武器等极端情况下的效力就会受到限制。那么,我国是否有其他的对策呢?
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设计和建造大型的地下防御工事,将其视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支点,这一理念甚至在农村地区引发了深挖防空洞的热潮。
我国在边境地区设置了四道纵深防线,这些地下防御工事深达50米,采用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备了防火和防毒设施。内部通道纵横交错,可容纳各种大型装甲车辆和火炮,确保队伍能够畅通无阻。
除此之外,我们在城市中也广泛建设了城市人防工程,几乎每栋楼房都配备了相关设施。总体来说,现代战争的炮火威力与二战时期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任何要塞和防御工事,都难以抵挡钻地弹和温压弹的狂轰滥炸。
但我们早已不是当初饱受侵略的民族,随着近百年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军事实力已经不容小觑。我们深知只有国家真正的富强起来,我们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愿我们的国土之上再无战争纷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