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中,中国各个地方都涌现了大量民族英雄,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用自己的生命拯救华夏于水火之间。其中有八名英勇的女战士永远沉睡在了滚滚的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中。
No.1
随军西征
1938年,这对于抗联第5军来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战斗的激烈混合着牺牲的惨烈,考验着每一位战士。
这年夏天,日军对东北实行“大扫荡”,东北抗联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困境,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第四、第五军开始西征以开辟新的活动区,冷云率妇女团几十人随第五军第一师出发。
这时,冷云的女儿才两个月大,她的丈夫周维仁已在战斗中牺牲。为了革命,她只能把女儿送给一对朝鲜族夫妇抚养,自己毅然踏上西征之路。
女战士们跟随部队跋山涉水,英勇作战。在战斗中,她们是铁血战士,在行军途中,她们又是医护人员、宣传员,为每一位有需要的人送去温暖。
途中,西征部队遭日军围堵,伤亡惨重,被迫返回到原来的根据地。第一师只剩100多人,躲入原始密林的战士们颗粒未进,全靠采野果、吃山蘑维持生存。
此时,妇女团也仅剩八人。冷云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带领着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7人,跟随部队夜以继日穿山越岭,在冰天雪地与敌军周旋。
No.2
毅然投河
1938年的10月,东北已处于天寒地冻,部队行军到达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边。此时正值秋后涨水,乌斯浑河水势汹涌,挡住了部队的去路。
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饥寒交迫,决定在河畔露营休息一夜,待天明过河。因寒气太重,战士们燃起几堆篝火,依偎在火堆旁取暖。结果,篝火暴露了战士们的位置,被奸细发现。
后半夜,日军1000多人包围过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恶战,抗联战士们边打边退。但敌人将他们紧紧咬住,难以脱身。
此时,八位女战士正隐蔽在乌斯浑河的岸边准备渡河,敌人并没有发现她们。可她们见大部队被敌人紧紧围困,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八人不顾生死,向敌人发起突袭。
敌人不知河边突袭的抗联战士有多少人,随即调整部署,扑向河边。大部队的突围压力随之骤减。
大部队脱险后,为救出被困的八名女战士,三次派人回来救援。但日军火力凶猛,救援每次都被阻挡。
女战士们知道突围无望,为保住部队的力量,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
无奈之下,大部队只能以大局为重,挥泪撤离。敌人闻声得知突袭他们的是几名女兵,当即决定活抓她们。
女战士们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一直坚持到弹尽力竭。最后关头,冷云不愿被俘受辱,号召同伴“宁死也不做俘虏”,其余女战士也同意冷云的看法。她们砸毁手中枪支,相互搀扶着毅然投入寒冷刺骨的乌斯浑河,被滚滚河水吞没。
八名女战士,最大的冷云也不过23岁,而最小的王惠民仅有13岁。在这如夏花般灿烂的年龄,她们本该享受校园、家庭的欢乐。可为了抵御外敌侵略,保卫家国,她们扛上刀枪,奔赴残酷、艰苦的战场。这种大义和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END
文章来源:重军(ID:CQ-jungong)
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资料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员网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于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