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6月,朝鲜战争第一阶段以我军大获全胜结束,邓华带领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的军长到京汇报。
一行人到达北京后,毛主席设家宴款待他们。
当邓华领着梁兴初、吴信泉、温玉成和吴瑞林时,毛主席一把就把吴信泉拉了过去:“坐我身边!”
为何毛主席对吴信泉如此特别?
吴信泉
功勋显赫
毛主席曾说吴信泉在第一阶段的5次战役中,创造了5个第一。可以说,吴信泉在第一阶段的胜利中,居功至伟。
在云山阻击战中,第39军旗开得胜,消灭掉美军两个团,南朝鲜三个团。
关键是美军的两个团是属于美军骑兵第1师的第6团和第8团,第1师成立于南北战争。
他们从南北战争,打到一战和二战,100多年来,从来没有被打败过,到了朝鲜战场,更是一鼓作气打到了北朝鲜首都平壤。
美军骑兵第1师师长霍巴特盖伊,早在二战时就威名远扬,他那个时候是巴顿将军的参谋长。
第39军进入朝鲜后,很快就把南朝鲜第一师围在了云山,师长白善烨见势不妙,立即请求美军支援。
嚣张的麦克阿瑟让霍巴特盖伊带领美军骑兵第1师的两个团来增援,第6团负责接应南朝鲜第一师,第8团负责进攻我第39军。
霍巴特盖伊目空一切地领兵抵达云山北面,按计划展开军事行动,很快,吴信泉就把他打得找不着北了。
云山战役
吴信泉得知美军两个团已经进入云山后,想出了一个智取的办法,他让旗下第116师第4连的战士,换上了南朝鲜军服。
让孙连长带着这支队伍,假装成败下阵来的南朝鲜部队,前往接收他们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6团第3营。
孙连长开着吉普车带着我军假扮的南朝鲜士兵,直接来到美军第3营后,十分平静地同这个营的营长打了个招呼。
营长既没有问,也没有检查,直接就让我军整个第4连进入了他们的第3营内部。
我军战士进入美军第3营后,迅速将带在身上的手榴弹一股脑儿扔了出去。
美军第3营内部顿时火光四起爆炸声不断,美军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时,就把打伤打死了。
没过多久,美军第3营就只剩下了一半左右的兵力,营长立即向霍巴特盖伊报告,并请求第8团支援,但是第8团却联系不上了。
原来吴信泉率领第39军另外两万多人,把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围了个水泄不通。
如梦初醒的霍巴特盖伊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马上派遣第6团剩余的部队增援第8团。
侦察兵立即向吴信泉报告了这一军情,吴信泉命令第763团火速赶到云山北侧阻击美军第6团。
第763团的任务是,在我军歼灭美军第8团之前,务必阻挡住美军第6团,但是当他们进入云山北侧时却傻眼了。
云山北侧地势平坦开阔,连一个小山包都没有,这样的地势根本无法进行伏击战。
我军第763团只能趁美军第6团还没有进入阵地的空档,采取深挖坑的方式,来搭建起临时的防御工事。
美军第6团进入阵地的时间又偏偏是第二天白天,没有夜色的掩护,我军第763团无法进行迂回战和实施偷袭,这是一场硬仗。
美军进入阵地后,立即用榴弹炮对我军第763团进行狂轰滥炸,我军伤亡人数急剧上升。
面对这种情况,我军不得不采用牺牲最大的白刃战方式同美军对抗。
每当美军的一轮轰炸进入尾声时,我军第763团的战士就倾巢而出,直接冲锋到美军第6团内部拼刺刀。
美军士兵刚开始的作战意志十分坚强,双方伤亡都十分巨大。
随着时间的拉长,美军被我军这种玩命的打法彻底打怕了,他们的作战意志开始逐渐被瓦解,一些士兵开始投降或者逃跑。
随后,歼灭了美军第8团的我军又开赴到了该阵地,霍巴特盖伊被彻底打蒙圈了。
他既不清楚我军有多少兵力,又不明白我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霍巴特盖伊不敢贸然再增兵。
他担心继续增兵会导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霍巴特盖伊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两个王牌团被我第39军歼灭。
这一战,吴信泉带领第39军一举歼灭南朝鲜第1师3个团,和美军骑兵第1师的2个团。
这个第一不仅是首战告捷,重要的是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打败100多年无败绩的骑兵第1师,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11月7日,朝鲜战争进入第二次战役,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便是这个时期。
吴信泉带领的第39军没有参加长津湖战役,而是在西线参与清川江地区围歼战。正是这场诱敌深入的战役,打碎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
吴信泉带领的第39军,在这次战役中乘胜追击,一举攻入平壤。
这是我军第一支攻入平壤的部队,这就是毛主席说的吴信泉创造的第二个第一。
也就是在这场战役中,第39军让美军一个黑人工兵连全部投降。
这是我军在朝鲜战争中,第一个捕获的美军成建制整连成员,这迫使美国后来撤销了该团的番号,还改变了美军的人员编制制度。
这个连属于美军第24步兵团,当时驻守在清川江地区上草动这个村庄,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把他们团团围住。
我军喊话让他们投降后,两个举着白旗的黑人士兵走了过来,正在我军准备接受他们的投降时,后面的士兵打死了我军4名战士。
怒不可遏的我军战士立即猛烈还击,第二轮射击停下来后,我军再次喊话让他们投降。
只见一名军官模样的黑人士兵,高举一张白纸走了过来,白纸上画的是一名投降的黑人士兵,旁边写着148。
这名军官模样的黑人士兵叫斯坦莱,他是这个连的连长,投降后,他说刚才打死我军士兵,是连里的白人威胁他们干的。
他们现在控制住了这名白人士兵,他带领全连148名黑人士兵投降。
1950年年底,第39军第116师创造了毛主席说的第4个第一的奇迹。
攻入汉城只是结果,真正令人惊叹的是,该师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竟然只用了11分钟就结束了战斗,这便是临津江之战。
彼时气温在零下20多度,70厘米左右的冻土层上面覆盖了30厘米左右的积雪。
这样的阵地,想要在上面修筑工事,以及运输物资都十分困难。
驻守在的临津江是韩军第1师,他们24小时不停息地用炮火封锁江面,防止我军渡江。
韩军还在沿江两岸密布地雷,美国的航空兵每天出来对关键军事要点进行狂轰滥炸以防万一。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我军偷袭,每天一到18点之后探照灯就不停地扫射,时不时地还会派出夜航机,投放照明雷和照明弹。
而我军的实际情况是,116师在前两次战役中,不仅战士们已经打得筋疲力尽,而且减员3成左右。
接到韩先楚的命令后,吴信泉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对所有困难进行一一解决。
首先,安排弟116师的一半兵力来修建工事,其次用手上涂抹猪油、鞋底绑草绳办法来对抗冰天雪地。
面对敌军的严密防守,强攻肯定无法取胜,116师师长汪洋提出了声西击东的作战方案。
当李奇微乘机视察临津江北岸认为安然无恙的时候,一场刘伯承指挥的满分作战即将开始。
12月31日下午,考虑到夜晚不利于我军作战,汪洋把总攻时间提前了20分钟。
第一轮炮火摧毁了韩军第1师,第二轮炮火消灭了临津江南边的铁丝网和地雷区。
在第三轮炮火的掩护下,我军成功渡江,11分钟后,结束了战斗,一共歼敌一万多人。
第116师乘胜追击,把第39军的旗帜插在了汉城的土地上,时任志愿军副总司令的陈赓用三险三奇来评价此战。
陈赓
吴信泉真正的压轴大戏,还在毛主席所说的第5个第一,这一次第39军歼灭联军3000多人。
同时还俘获了800多名美军将士,这是朝鲜战争中俘获美军人数的最高记录。
1961年2月,邓华把东线大战的主攻任务交给了吴信泉,此时北汉江已经解冻,大部队渡河成了阻挡我军的拦路虎。
吴信泉的任务是掩护我军渡江,然后阻击敌军渡江。
掩护我军渡江不难,但是要阻击敌军渡江就不容易了,这次与我军交战的是美军陆战第7师,他们一直神出鬼没。
吴信泉的当务之急是确定美军在哪里渡江,他眉头紧锁地站在作战地图前面,两只眼睛在北汉江沿岸来回移动。
吴信泉的目光在北汉江沿岸来回搜索多次之后,停在了华川地区,这是一块连接北汉江的开阔地带,地势十分平坦。
美军作战主要依靠重武器和完善的后勤保障,其它地方都无法一下子容纳这么多军事装备,华川地区是唯一最适合的地方。
吴信泉决定把阻击地点选择在这里,他向邓华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邓华听后,也把北汉江沿岸来回搜索好几次。
但是吴信泉心里还是没有底,万一美军不从华川地区渡江呢?
吴信泉把他的担忧告诉了邓华,邓华哈哈大笑:“我相信你的判断,按照你的想法去进行部署,出了问题还有我顶着呢!”
邓华的话给了吴信泉无尽的勇气,但是吴信泉认为,这不是谁担责的问题,这是影响战局胜败的大问题,他心里还是不踏实。
随后,吴信泉接到侦察兵的报道,在华川地区发现了美军行动的踪迹,吴信泉悬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了地,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邓华
吴信泉果断命令第39军,火速开赴华川地区,当第39军浩浩荡荡地抵达华川地区时,吴信泉再一次锁紧了眉头。
当天,美军陆战7师,率领南朝鲜第1师、第2师和第7师也同时抵达了华川地区,这意味着我军没有时间来构筑防御工事。
硬拼也不失是一种打法,但是敌军拥有30多辆坦克、100多架飞机,数不清的榴弹炮和重武器。
硬拼可能会取胜晓幸取胜,但是伤亡一定十分惨重,而且还未必能够取胜,吴信泉又把眼光看向了作战地图。
吴信泉看来看去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他只能命令第39军,先行修筑一些防御工事,有一些总比完全没有好。
到2月16日,天上下着瓢泼大雨,吴信泉依然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他在作战地图前面走来走去。
沈启贤突然闯进了指挥所,他一进来,一边拍打身上的雨水,一边抱怨道:“这什么鬼天气,2月份就大雨不断,汉江都涨大水了!”
吴信泉猛一回头:“涨水了?对!水淹七军!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吴信泉向第39军下了3个命令:一路人马抓紧时间修筑防御工事,敌军在如此雨雪交加的天气,一时半会儿也无法组织渡江。
第二路人马前往华川水库,关闭那里的12道闸门,而且24小时不间歇巡逻,防止敌军搞破坏。
第三路人马负责在在美军必经之路埋地雷,对交通顺畅的路段进行破坏。
此外,全军从即日起,在没有发起总攻前,不向敌军开一枪一炮,给敌军造成我军已经溃败的假象。
这一场大雨整整下了六天,美军陆战第7师在北汉江水面上的浮桥已经搭建完毕。
等第二天天一亮,美军陆战第7师就进行渡江,但是,令其指挥官感到十分蹊跷的是,怎么这一次如此顺利和平静?
他也没有细想,想当然地认为我军已经丧失了战斗力,2月22日凌晨1点,他按照计划组织第7师渡江。
当第7师的数千人马全部走上浮桥,大部分装备也搬上了浮桥时,吴信泉一声令下,华川水库的12个闸门齐刷刷地打开。
当美军陆战第7师的将士还没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们就全部陷入了汪洋大海。
数不清的浮桥和装备,以及2000多名将士就被大水冲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将士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
陆战第7师向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不停地请求支援,他同李奇微一起,火速调动200多架飞机前来掩护。
两个人还同时决定,陆战第7师不再渡江,往后撤退,他们还心有不甘地乘坐飞机来到现场查看。
第39军此时斗志昂扬,打算乘胜追击,但是吴信泉却鸣金收兵,不打了。
战士们对这样的命令有些微词,认为这浪费了一个大好机会。
吴信泉告诉大家,我军的大部队已经全部顺利渡江成功。
现在虽然是一个机会,但是敌我装备差异较大,而且后续部队会马上抵达,不能做无谓的牺牲。而且,我军也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为下一阶段的战斗做准备。
战士们这才高兴地凯旋而归,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越战越勇,凭借大无畏的精神把联军打到了谈判桌边,为朝鲜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