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
前言
1984年2月15日,粟裕的遗体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负责给他火化的老师傅无比的崇拜粟裕大将,因此,在筛选骨灰的时候,完全是全神贯注的状态,最后,当他在火炉床上扫骨灰的时候,发现了一丝异样,在头颅骨灰之中,出现了一块直径黄豆大小以及两块如同绿豆粒大小的“乌黑色薄片”,他将薄片拿起来后放在眼前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是三块残碎弹片。
当老师傅们将弹片交给粟裕而儿子粟戎生的时候,他也极为惊讶,困扰了他们几十年的真相就这样揭开了,之后,粟戎生立刻将此消息告知沉浸在悲痛中的母亲楚青。
楚青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东西,忽而情绪爆发,如果他们早点发现,粟裕是不是还可以再陪他们几年。
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
粟裕将军是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他一生南征北战,在战场上驰骋,又屡建奇功,他身上的每一项荣耀都是他拼命换来的。
粟裕
很多人以为,粟裕是在战场上才面对生死考验的,实则不然,早在学生时代他就曾同死神擦肩而过。
1927年“4.12”事变以后,全国各地都被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此时的粟裕还在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读书,不过是一个刚加入共青团没多久的青年。
5月24日,驻常德的反动军警开始疯狂的屠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并用血腥的手段镇压工农以及青年学生。
学生们见此根本就不敢多加反抗,因为他们直接将机关枪架在了学校门口,而且警察局长还带兵到校园里面进行地毯式的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他们查到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这些人都难逃一死,学校见此赶紧组织党员和团员撤离学校,而粟裕硬生生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粟裕
因为常德经常爆发水涝,所以城内的下水道非常的粗,还直接通向了城外,粟裕最后躲进了下水道里面,然后一步步踏过臭气熏天的污泥浊水走到了常德城外,出去之后,他又搭船沿着湘江南下长沙,在长沙车站,粟裕乘着黑夜爬上了火车,之后藏在了座椅之下,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进入到湖北境内,他才总算是卸下了防备。
从军以后,负伤完全成为了家常便饭。
1927年,粟裕所在的警卫队奉了上级的命令出发,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南昌起义军指挥机关的警卫任务以及押运武器弹药任务,可以说任务非常重要。
当时粟裕身上除了随身携带的驳壳枪以及子弹以外,还背着两支步枪和200多发子弹,此外还有背包、毛毯和铁铲等,林林总总的加起来有30多公斤。
之后第二十五师失掉了同领导机关的联系,成为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朱德看来,虽然南昌起义的主力军失败了,但是,绝对不能放弃武装斗争,而且,眼看着国民党军队随时如同饿虎扑食一样追上来,起义军们必须得立刻离开,将敌人远远地甩开,否则,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朱德阅读
最后,朱德决定避其锋芒,先脱离敌人,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闽西以及赣南地区转移。
然而,南昌起义军余部朝着西北转移的动静很快就被敌人察觉到,于是国民党如同鬣狗一样追击不放,一直追到了武平县。起义军寡不敌众,且缺粮少弹,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一直硬刚,所以,在双方激战了两小时以后,朱德立刻给部下下令撤出战斗。
起义军门朝着武平县西北方向转移,负责打掩护的是粟裕所在的排,粟裕和战友们朝着他们一通猛打,敌人在对面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虚实,最后只得往后退。
粟裕没有预料到的是,就在这个关头,有一颗子弹朝着他的右耳上侧的颞骨穿过去,他只察觉到头部猛然一击,然后立刻倒在了地上,连动弹两下都成为了奢侈,可是,他的意识还是清醒的。
随后。他听到排长对他说道:“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话落,排长将他身上的驳壳枪卸了下来,将他丢在原地毫不犹豫的离开。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用的驳壳枪
被留下来的粟裕只有一个想法:不管怎么样他都一定要站起来,赶上部队,他绝对不能离开革命队伍,他撑着一口气站了起来,然后腿下一软身子不受控制的晃了晃,最后轰的一下倒在地上。
粟裕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允许,干脆顺着山坡滚了下去,一直滚到了路边的一片水田里,恰好有几个南昌起义军的战友们沿着山边走了过来,又在水田那里发现了粟裕,他们将粟裕慢慢地扶起来,看到他受伤的模样,又给他包扎了伤口,结束后又将他搀扶着,几个人相偎相依,终于赶上了部队。
这次武平县城和石径岭战斗促使南昌起义军余部摆脱了国民党军的重兵追击,然而,这一路上他们所要面对的是饥饿、和伤病等,以至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逃跑或者是叛变的官兵,可是,粟裕却坚持了下来,他拖着自己重伤的身体,双目坚定的前行。
别管我,快去追击敌人
粟裕
1930年2月下旬,粟裕同萧劲光率领部队随着红四军进军赣南地区,在吉水以及吉安南部水南,参加了消灭进犯赣南苏区的国民党军唐云山独立十五旅的战斗。
然而,在激烈的战斗当中猝不及防的,敌人朝他射来一发迫击炮弹,这个炮弹直接在粟裕的旁边给炸了,粟裕只感觉到头部被猛烈的击中,随后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战士们看到支队政委头部受伤,脸上也全是鲜血,手足无措的跑去给他包扎伤口,说着就要抬着他下战场,然而,粟裕醒来以后坚决不让他们先照顾自己,而是说:“别管我,快去追击敌人”,他撑着一口气说完,又体力不支的昏了过去。
之后粟裕被快速送到了后方医院,医生看到他满脸的血都被吓坏了,抓紧时间给他清洗伤口,粟裕在医院里面治疗了三个月,随后伤愈归队。
这次的水南战役,红四军消灭了敌人一个旅的士兵,除此之外还缴获了他们大量的枪炮物资。
粟裕
伤愈之后,粟裕又一门心思的投入到了谋划战斗当中,并继续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斗的指挥里面,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只要碰到战事紧张或者是过度劳累,粟裕都会察觉到头晕头痛,而且,随着战事频起,他的头晕头痛更加的严重,战场上受伤不过是常事,所以粟裕也就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你这个人志气倒不小
粟裕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可是,他的身边也缺少一个知冷知热的人看顾着,很快,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1939年春,粟裕在皖南结识了楚青,当时粟裕回军部参加周恩来召开的会议,而楚青才刚参军没多长时间,还在军部速记班学习呢。
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粟裕身负重任,他需要挑选几个德才兼备的学员前往机关工作,粟裕刚进门便看到一个长相清秀的姑娘正聚精会神一笔一划的书写毛笔字,其专注的神态并没有被外界的声音所打扰。
粟裕一家
负责人看到粟裕定定的看着她,便主动开口向他介绍,这个姑娘叫詹永珠,乃是扬州人。
粟裕和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女学员聊了聊,发现这个姑娘不但思维敏捷,而且伶牙俐齿,说话的语调也极具感情,这一次的见面,詹永珠的容貌就这样留在了粟裕的心目当中。
詹永珠参加了新四军以后担心家人会受到牵连,所以给自己改名为楚青,其实,“楚”这个姓还是粟裕给她起的呢,那时候粟裕在纸上写下了一二十个姓,让她自己挑选一个喜欢的,最后她选中了一个“楚”这个字,她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当时粟裕还和她开玩笑:“小詹啊,你上当了,我的家乡湖南属楚国,你就是我们家乡的人了。”
不得不说,他们二人是上天注定。
楚青和粟裕相识后也对他有了了解,虽然他对部下要求严格,可是为人和善又待人和蔼。那个时候,大家都住在一个祠堂里,而粟裕就住在祠堂边上的小阁楼上,楚青这几个女兵就住在阁楼下。
粟裕楚青
粟裕平时工作很忙,工作到深夜已经成为了他的常态,警卫员怕他晚上饿了,于是干脆买了一些饼干放在粟裕床后的竹筒内。
结果,有一天,楚青这几个女兵将竹筒内的饼干吃光了,之后又调皮的写了一张“小老鼠偷吃了”的纸条放到了空筒里。粟裕看到这张纸条后也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哂笑了一下,第二天,粟裕看到楚青这些人时,微笑着说:“欢迎小老鼠再次光临。”大家被他说的脸红,都害羞的跑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粟裕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欢喜,又给楚青写了一封信。楚青看到信封以后脸色不怎么好,根本没有拆开信,直接信手将信件给撕了。粟裕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自己莫不是弄巧成拙,不过,他没有因为楚青的拒绝而放弃,他尊重自己喜欢的女孩,也从这件事中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她的性格,他没有心生埋怨更加没有生气,而是说:“爱情首先是情感。詹永珠不愿意同我谈恋爱,我无法责怪她,因为她有在爱情上选择的自由。”
楚青
楚青从军部速记班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江南指挥部,如此一来便成了粟裕的部下,两个人天天见面,粟裕对于楚青的爱意没有一丁点的改变,不过,他没有强逼着对方喜欢自己,他们之间每次见面粟裕都无比坦然,如此一来,楚青也安下心来,其实,私下里她也一直暗暗观察粟裕。
过了一段时间,粟裕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于是干脆将楚青约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再次向她表明自己对她的爱慕之心。
然而,即便到了现在,楚青还是非常冷静地说:“首长,我很钦佩你的为人和才华,可是我刚参加工作,暂还不想谈恋爱。而且现在国难当头,我更不愿过早地考虑这些小事。”
听到楚青的爱情观,粟裕不但没有放弃,而是对她更加的钦佩,他说:“楚青同志,你说得对,我们应该努力去争取抗战的胜利,我佩服你的报国之志……”楚青对他的这番话表示同意,他又说:“这样吧,我请你考虑一下,最好我俩能交个朋友,以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和革命并没有矛盾。”粟裕满眼真挚的同她表达自己的爱意。
粟裕楚青
对于楚青,粟裕并没有用自己的身份去逼迫她做出喜欢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两人能否交往能否成就家庭,楚青拥有自主选择权,他不能剥夺她的权利,他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让她喜欢上自己。
即便是失恋,粟裕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大将风度,之后他又投入到黄桥决战当中。
黄桥决战的胜利,让楚青对粟裕的了解更加的深刻,也让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1940年冬末的一个傍晚,粟裕又一次的在驻地的小河边向楚青求爱时,这次楚青没有拒绝,而是羞涩地低下了头,不发一言。粟裕说:“我只希望你知道,我是真心爱你的。如果你暂时还不能接受我的爱,我可以等,等一年、两年、三年……”
楚青呢喃道:“那,你要等好久呢!”
“如果真是这样,我就继续等,再等一个三年,两个三年,一直等到你答应为止!”
粟裕
楚青深深地望着粟裕,仿佛要将她完完全全刻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她深情地说:“那……那我现在就答应你。”
于是,两个人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虽然外面的天气很冷,但是两个人的心都火热。
1941年12月26日, 18岁的楚青同34岁的粟裕结为夫妻。
对于粟裕的才能,毛泽东一直很相信,毛泽东曾说过一句具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发现三块残碎弹片
毛泽东的猜测没错,因为粟裕虽然先后6次负伤,也曾九死一生,但是却用兵如神,在战场上更是创造了不少的奇迹,尤其是淮海战役之中更是以少胜多。
毛泽东读报
在指挥淮海战役的时候,粟裕日夜不停的坚守在指挥所,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战场上面的变化,他曾经有过连续七天七夜没睡觉的记录,这样连绵不休的工作使得他的头痛头晕更加的严重,渐渐地,粟裕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痛苦,每次他疼了就让自己身边的警卫员给他反复的摁头,有时候用凉水冲头,实在不行就靠看地图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最后更是咬着牙进行指挥,战斗结束以后,粟裕直接累晕了过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深思熟虑以后点将粟裕去担任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当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粟裕高兴坏了,他也做足了准备,结果他的病情更加的严重,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去战场上,最后他不得不向毛泽东报告自己的病情,最后经过中央军委批准,他被送到了青岛疗养。
不过,粟裕的病情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中央和苏联协商以后,安排粟裕前往莫斯科继续治疗,可是,即便在莫斯科治疗了好几个月,粟裕的头痛依旧没有被解除,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份痛苦一直折磨着粟裕。
粟裕脑袋里的三枚弹片
1984年2月15日,粟裕的遗体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负责给他火化的老师傅无比的崇拜粟裕大将,因此,在筛选骨灰的时候,完全是全神贯注的状态,最后,当他在火炉床上扫骨灰的时候,发现了一丝异样,在头颅骨灰之中,出现了一块直径黄豆大小以及两块如同绿豆粒大小的“乌黑色薄片”,他将薄片拿起来后放在眼前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是三块残碎弹片。
当老师傅们将弹片交给粟裕而儿子粟戎生的时候,他也极为惊讶,困扰了他们几十年的真相就这样揭开了,之后,粟戎生立刻将此消息告知沉浸在悲痛中的母亲楚青。
楚青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东西,忽而情绪爆发,如果他们早点发现,粟裕是不是还可以再陪他们几年:“如果这3块弹片是他在水南战役中负伤留下的,算起来在他头颅里整整54年了,但我们家人竟都不知道,只知他生前经常头痛欲裂……””
2003年,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楚青亲自将其中一枚弹片赠送军事科学院院史馆陈列,随后将另外两枚交给大儿子粟戎生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