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幼苗,经受住了风吹雨打,可以不断拔节成长。
一份初心,经受住了艰难考验,可以绽放信念之花。
1000多天来,历代官兵坚定信念,初心不改,始终以“栽树人”的政治自觉和“拓荒者”的责任担当,披荆斩棘,接续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难到畅,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
因使命而生,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2019年底,大队调整组建。组建之初,人员结构和官兵素质面临诸多问题,软件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大队党委清醒认识到,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时任教导员马飞说:“我们是大队的奠基人,我们如果欠了账,那就是大队的罪人。”
在任务的牵引下,官兵战风沙、斗酷暑,顶风雪、冒严寒,苦在一起,干在一起。下士郑建说:“当时作为列兵,我感觉自己快扛不住了,但想到我们是大队的第一批新兵,想到我们在大队的第一面队旗上签过的字,我感到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
通过历代官兵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完成使命任务的同时,能力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打赢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并经受住了多次大项任务的考验,在支队的建设史上,谱写了专属于大队的华丽篇章。
因家风而兴,始终把官兵记在心上
习主席强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好,则单位兴;家风败,则单位衰。自组建之初,大队党委就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尊重官兵的首创精神,广开言路,听取官兵心声,采纳官兵意见,逐渐形成了互相尊重有尊严、互相理解有信任、互相关爱有温暖、互相学习有进步、团结友爱一家人的浓厚氛围。
下士杨家旺说:“记得当时大家提出的给墙角装上防撞护角防止磕伤,给饮水机贴提示牌防止烫伤,买不同颜色的姓名夹防止拿错衣服等意见,都被大队采纳了,这让我们感到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主人。”
自此,越来越多“金点子”、“小妙招”在单位建设中被采纳。老旧的营房越住越新了,不大的营区越住越整洁了,官兵的干劲越来越足了。战友们还自主制作了单位建设发展大事记,修了队谱,定制了笑脸墙,每月为官兵过集体生日,每年精心组织入队仪式、周年庆典和退伍晚会,进一步汇聚了兵智,凝聚了兵心。
“大队这个家,是全体官兵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倾注着几百人的心血,我们只有为它争光的义务,没有抹黑的权利,我们每个人应该多想想能为它做什么贡献,少去计较它能给我们什么好处。”一级上士杨雪东如是说。
因典型而荣,始终把榜样放在排头
英雄故事催生官兵血性,典型事迹照亮青春军营。1000多天以来,大队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在任务中“压担子”培塑典型;组织“讲身边故事、学身边典型、尚身边荣誉”活动宣扬典型;让典型“站排头”“当标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000多天以来,有因任务一再推迟婚期的基层干部,有打着封闭上考核场的带队主官,有数年如日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党员先锋,还有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技术能手……
大队军体会操列兵组冠军霍耀宗说:“他们的事迹就是我们身边的活教材,教会我们应该怎样走好军旅之路,我要向他们看齐,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单位建设增光添彩。”
不止是他一个人这样想,也不止他一个人这样做。典型,是一个集体的财富,他们为单位竖起了榜样的标杆,点燃了奋发有为的星星之火,激发了官兵干事创业的激情,人人学先进,人人当先进的氛围愈加浓厚。
征程万里风正劲
重任千钧再出发
回首1000天的建设历程
深感奋斗之艰辛
展望未来之宏图
深感使命之光荣
官兵定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在争创一流的征程上
书写更加华丽的篇章
作者:沙涛 马平 田瑞 盛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