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提“夺岛”,丹麦飞赴北京寻援,王毅划下“一中”红线

特朗普不是第一次盯上格陵兰岛,同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5月19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场原本属于双边礼节性交往的中丹外长会谈,却因特朗普的最新“夺岛”言论变得意味深长。面对突然升温的地缘火药味,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急速访华,希望从中国这位“关键大国”那里得到一枚稳定之锚。

王毅外长没有含糊。在双方会谈中,他明确表示,中方尊重丹麦对格陵兰岛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也提出一个对等的要求——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丹麦也应坚定支持中方,特别是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拉斯穆森当即响应,重申丹麦政府和议会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定立场。外交的回合之中,一份互为底线的交换达成了表面默契。

但格陵兰岛的问题,远不止一纸外交辞令那么简单。

特朗普“旧账重提”,格陵兰岛再成猎物

2019年,特朗普在其上任初期便曾提出以现金收购格陵兰岛,遭丹麦首相当面驳回,并引发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可如今这位再度入主白宫的总统,似乎不仅没放下这笔“买卖”,反而更显急迫与激进。

据美国政坛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计划绕开丹麦政府,直接与格陵兰地方议会接洽,以一纸《自由联系条约》提供财政与基础服务为诱饵,试图换取对美驻军和行政主权的默许。其背后意图,已不再是外交辞令,而是切切实实的领土吞并计划。

更令人警惕的是,有知情人士称,美国情报系统正加紧在格陵兰岛部署行动,情报搜集、社会渗透、战略布局三箭齐发。如果说2019年是试水,2025年的特朗普显然已经准备“湿身”。

在今年初的白宫内阁会议上,特朗普甚至曾口出狂言,称不排除使用“军事或经济手段”直接拿下格陵兰岛。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正在酝酿的政治现实。

丹麦无力独抗,转身寻求中国支撑

面对美方重压,丹麦深知单凭自己无法抵挡。无论是军事实力、舆论资源还是外交杠杆,丹麦都难以与特朗普政府抗衡。格陵兰岛虽隶属丹麦王国,却拥有高度自治权,美方正是打着“尊重地方意志”的旗号,步步蚕食。

在此背景下,丹麦外长选择访华并非偶然。中方一贯支持联合国宪章和主权原则,在格陵兰岛问题上表态等于为丹麦划下底线,也等于让美国的“领土吞并”计划面对更强的国际审视。

王毅外长送出的这颗“定心丸”,可谓分量十足。尤其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暂缓、中方主动减持美债、信用评级下调的节骨眼上,中方在格陵兰问题上的立场,实际也映射了对美政策的整体基调。

而王毅那句“希望丹麦也在中国主权问题上给予支持”的表态,更像是一记温和的回马枪。中方从不做无利之交,此番支援丹麦,也是在为自身的核心利益铺设共识。

矿产、军控与北极通道:格陵兰岛的真正诱惑

如果把格陵兰岛仅看作一块冰封孤岛,那就低估了特朗普的算盘。

根据美方公布的数据,格陵兰岛已探明的关键矿产资源多达43种,包括稀土、铀矿、钍、钨等多种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战略原料。就在中方以稀土为贸易战“杠杆”的大背景下,美国对矿产资源的渴望已近临界。

特朗普正是看中了这点。他深知,如果无法从中国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就必须在地缘上寻找新的“战略矿山”。而格陵兰,恰恰就是他眼中“就近开采”的最佳目标。

与此同时,格陵兰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也不容小觑。美国已在当地部署皮图菲克空军基地,该基地不仅承担北美防空预警系统的关键角色,也是美军导弹预警、太空监控与电子监听的重镇。若能全面掌控格陵兰,美军在北极圈的战略主动权将得到质的飞跃,尤其是在俄军北极部署持续扩张的当下。

也正因如此,特朗普对格陵兰的兴趣,不只是“总统的任性”,而是白宫地缘战略布局中,一块可吞下的关键拼图。

丹麦的脆弱底线,中国的战略耐心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丹麦虽有主权之名,却无匹敌之力。它既无法正面对抗五角大楼的“灰色行动”,也难以抗衡华盛顿通过地方政治结构对格陵兰的渗透。

而中方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场地缘竞赛的舆论走向——不仅令丹麦找到话语权的杠杆,也让美国在“胁迫夺岛”的国际形象面前陷入道义孤岛。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中方对丹麦的“声援”,究竟能否实质改变美方的战略决策?从过去经验看,特朗普的外交风格从不遵循传统规矩。只要他认为能得分,不惜代价也会推进。

这意味着,格陵兰岛的风暴远未过去。中方或许稳住了丹麦,但未必能吓退特朗普。相反,这场因“矿产、军事与舆论”交织而成的冰岛攻防战,才刚刚揭幕。

而对于丹麦来说,若继续将赌注压在特朗普良知之上,那恐怕最终守不住的不仅是岛屿,还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