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总理,开局“很受伤”

当地时间5月6日,德国联邦议院(议会下院)按计划选出了总理。如坐过山车般的一天后,默茨终于从总统施泰因迈尔手中接过任命书,内阁成员也依次宣誓就职。

当天早些时候,在本来该接受祝贺的时刻,默茨却被当众“打脸”:在德国联邦议院总理选举投票中,身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的默茨在第一轮表决中落选。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 图/视觉中国

这打破了德国历来的惯例:尽管此前包括阿登纳、勃兰特和施密特在内的公认伟大的总理也曾差点儿过不了线,但从未有一位在选前已经与执政联盟达成协议的总理候选人在议会总理选举投票中真的落败。默茨还没上任就创造了一个“历史纪录”。原本外界都以为是走个过场的这次议会投票,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联邦议院议长尤莉娅·克略克纳不得不宣布中断会议,各党派随后也进入了闭门磋商阶段。

对于常以胜券在握形象示人的默茨来说,这样的结果,距离他的期待相差太远。

谁背叛了组织?

首轮投票落选的结果一出,最大的反对派选择党马上要求重选:“作为德国选择党,我们准备来颠覆这个国家了。我们已准备好承担政府责任。我们呼吁常识占上风。默茨先生应该立即辞职。我们国家应该为新的选举铺平道路!”党魁魏德尔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这说明,这个由联盟党和已被选民否决的社民党组成的小联合政府,建立在多么薄弱的基础之上。”该党另一名领袖克鲁帕拉更直言今天是“德国的一个好日子”。

绿党资深政治人物库纳斯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也表示,默茨作为候任总理遭遇重创,“这对全国都是一次震撼”。在随后的采访里,两位绿党高层指出,为了达到稳定,组阁两党应该寻求更多多数。但当被问到绿党成员是否“出于对国家的责任”投了反对票时,两人都没有直接回答。

对这样一位承诺经济复兴并在安全上采取强硬路线的候任总理第一轮落选,德国股市迅速做出了强烈反应:截至当日午盘,德国dax指数下跌约2%,再次跌破23000点大关,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展示板被一片红标覆盖。随后,当第二轮选举终于尘埃落定后,作为市场情绪晴雨表的股市又回升了。

本届联邦议院总共有630个议席,绝对多数为316票。第一轮投票中,收到选票621票,其中310票赞成、307票反对、3票弃权和1张废票。投票的高参与度使人无法把这一轮失败推给某几个“不负责任”没有出席的议员。

结果一出,首先要厘清的就是:谁背叛了组织?因为什么?

本届议会,黑红两党总共328席。由简单的计算可知,这个结果最大的直接因素就是因为两个原本以为彼此“谈妥了”的党中有议员跑票。但是,由于联邦总理的议会选举投票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外界无从得知也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谁没有投票给默茨。因此,目前对于具体动机的猜测也是千头万绪。

分析普遍认为,和默茨角逐总理选举最终轮并多次对决的朔尔茨和他的势力不太可能。朔尔茨有大局观念且对权力看得比较淡,不仅在大选当日就大方地向默茨表示了祝贺,而且在组阁谈判中也多次发挥了积极正面的顾问作用。第一轮结果出来后,他也主动走向默茨以表安慰与支持。

在联盟党方面,大选前基民盟再次修改了章程。与默克尔时代不一样的是,基民盟党部无意于继续做总理府和政府的“延长的手臂”。这就意味着党部和议会党团都可能对其执政势力形成一定制衡。原本属意于工作部的林内曼中途自请退出内阁,留任党部。保守翼少壮派施潘恩任议会党团领袖,在安全、债务及难民/移民等方面都持比默茨更保守的立场。基社盟的首席谈判代表、党魁索德尔出于未知原因也没有在新政府里获得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基社盟议会党团领袖多布林特。

在社民党方面,不能排除一部分社民党人可能依然对默茨“打开地狱之门”心存不信任:在选战中,默茨曾借助选择党通过了一项有关移民和难民问题的提案。另外,社民党在大选中获得史上最差的成绩,而原本被很多人认为难辞其咎的党高层里,秘书长库纳特在大选结果出来前就早早引退,克林拜尔却一举兼任双党魁之一、议会党团领袖和组阁谈判社民党首席代表,同时领导了党部、议会党团和政府谈判。在前一日刚刚放出的完整内阁名单中,双党魁中的另外一人、代表左翼的艾斯肯没有进入政府。前总理施罗德这类被视作对俄奉行“和平主义”路线的一派也在组阁谈判中被削弱。除了在“交通灯”政府时期就呼声较高的皮斯托利乌斯之外,社民党所推出的部长人选里,没有一个会对克林拜尔形成具有威胁性的党内竞争。

更不要提,两党的基本盘都因为艰难的组阁过程造成了很大撕裂。组阁协议出炉后,两党青年派领导人都表达了反抗与不满。

“铁腕”之难

尽管默茨在5月6日15点15分开始的第二轮投票中最终当选,但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可以水过无痕。

第一轮投票过后,索德尔要求议员们进行反思。“联邦总理的选举不仅关乎个人,还关乎整个政府,并最终关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稳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要玩游戏,不要发出警告,不要算旧账,而是要记住每个人面临的风险”。现在第二轮过了,新政府正在宣誓就位,的确也不是争论和“甩锅”的时候。但思考未来时,不同意见者的“缘由”尤为重要。因为核心问题就在于此:这些反对票是来自社民党还是联盟党,是两个议会党团中的某一个,还是两边都有?它是秀肌肉式的反对,还是心怀怨怼的反对,或是对默茨以及执政联盟的结构性反对?在野党那里是一点也不能争取吗?如果争取,可以用什么代价去交换?

例如,默茨赢得第二轮投票,重大代价之一就是与左党达成妥协,放弃联盟党与左党的不相容决议。但在组阁谈判中,默茨不止一次地以强硬姿态对在野党视而不见。如今,和左党的妥协可能会成为新总理在党内的另一个沉重负担。它来得非常临时,更令人难以接受。

不知两轮投票间的默茨会不会想起,“交通灯”政府时期自己当在野党领袖的时光?据《图片报》报道,竞选期间,绿党曾经的双党魁之一丽卡达·朗曾就保守派是否将在选举后放松债务限制,与在同一选区参选的基民盟政治人物英格博格·格拉斯勒打赌,赌注为一箱啤酒。结果是朗赢了。她在大选结束后立即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一年前,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一位联盟党同事在闭门会议上说:我们当然知道,有了这个债务闸门,你们就无法正常施政。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但只有到那时才会解决。”

在组阁以及更长的走上权力巅峰的过程中,默茨和克林拜尔都在努力集权。虽处不同阵营,但在想做“铁腕领军人物”这一点上,两人如出一辙。结果,还没走马上任,现实就给他们上了一课:“铁腕”不是那么好当的。

在第二轮投票中,默茨获得325票。虽然过了半数门槛,但这也意味着,即使出现了“历史性事件”,在两个执政党阵营里都依然有人不信服。

如果默茨失败,德国将在全球性的政治动荡中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重新大选即使并非完全不可避免,也会是排在前面的选项。这将延长已持续数月的政治瘫痪,并将大大地打击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信心。因此,索德尔警告称,“德国选择党的冷嘲热讽评论”表明,新政府失败的危险“可能是魏玛共和国的先兆,因为其后果是无法预见的”。即使是反对派里,也有不少人认为,德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采取行动的政府。

对新政府而言,尽管前途还有很多未定,但这个“天崩开局”已像一束狭窄而刺眼的强光射入默茨任期,让隐蔽在组阁谈判期间由效率的表象、权术与焦躁的心态所混杂而成的浓雾里的先天不足,影影绰绰地显了形: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默茨都可能像他曾经公开鄙视过的朔尔茨一样,是一个弱势领导人。他和他的政府成员,都需要学会正视它,并在并不那么占上风的势态里打好明牌。

作者:周睿睿

编辑: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