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政协互联网医疗行业委员召开《互联网医疗专题学习交流会》

12月4日,白云区政协互联网医疗行业委员工作室召开《互联网医疗专题学习交流会》。从全国发展趋势到区内发展现状,围绕发展中的技术应用、服务场景、堵点问题展开多方面的探讨交流。此外,以服务患者为中心,针对互联网医院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也进行了交流,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建议。


此次会议特邀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委王才有先生做专题报告分享。区政协副主席黄小玲、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梁志强、区卫生健康管理局副局长钟智佳、医改产业办负责人刘蕾、工作室专家顾问/湾区互联网数字医疗健康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魏东海教授、工作室主任/阿康健康集团董事长王李珏、副主任/白云山医院院长刘文松、工作室委员/区卫生健康局规划财科科长莫兴新、工作室委员/白云区三元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杏珍、工作委员/白云区嘉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卢灿辉、工作室顾问王海冰等出席会议。工作室委员/大智汇园区产业研究院院长唐自力担任会议主持。

区政协副主席黄小玲在开篇发言中表示区政协在不断探索推动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与发展,通过成立以行业为区分的政协工作室开展各领域工作。互联网医疗行业工作室主要以白云区互联网医疗头部引领者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家为主,包括民营企业家、公立医院及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等。工作室的作用是将行业、产业资源整合共享起来,同时,把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聚集在一起,以直通车方式着力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天的交流会聚焦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王才有社长的报告,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共同探讨、推动区内互联网医疗信息化、产业化发展进阶。

白云区政协副主席 黄小玲

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委王才有做了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未来与发展的挑战》的专题报告。他指出,近年我国提出了“互联网+”,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强调价值创新和创新服务模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只关注诊疗层面,政策早期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诊疗。疫情期间,在线医疗需求虽然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长期来看,该领域的发展仍需政策的持续推动支持和正确引导。

传统的就医模式和管理思维的限制,使得互联网医疗在发展中遇到阻力,但其发展潜力仍然是巨大的。尽管有些病无法通过线上治疗,但慢病市场却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在慢病诊疗需求领域,服务提供者对服务需求者相对比较熟悉,并且有数据支撑,使得在线治疗成为可能。

此外,政策的差异也是影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而言,国内政策较为粗略,而国外则更注重精准化。因此,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创新,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实现医疗资源的重组和优化,以满足百姓健康需求为中心,协同资源,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此外,互联网医疗不仅是技术问题,还需要提供更多数据来支撑决策和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可穿戴设备等产生的健康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医疗数据。

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委 王才有

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钟智佳对区内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情况及问题做了介绍。他表示,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高,互联网医疗的确能为居民提供更方便的、全方位的、便捷的医疗服务与体验。比如通过区域体检中心建立,打破地理阻隔,让居民享受到无差别一体化的服务。这种模式将整个医疗过程连接起来,提供了全周期、全链条的协同服务。目前,区卫健正积极与有关机构合作,从小孩到老人打造全健康周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在监管方面,成立了互联网医疗安全监督委员会,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监督。他强调,既要放得开也要管得好,才能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设。

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钟智佳

会议交流环节中,相关领导、工作室顾问及委员积极发言献策。

工作室专家顾问魏东海教授结合行业数据及基层医疗调研结果,提出了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公卫工作压力的建议。他表示,面对医疗资源的不足问题,白云区区委、区政府展现出了极强的创新意识,大力支持、推动建设了多种链接和平台,如建设药品保供平台和基层公卫线上诊疗平台等。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国内首创。此外,积极推动医疗产业园建设,并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和产业的梦幻联动,以此促进医疗健康方面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建设,白云区还需在政策上的进一步推动引导,例如在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进行创新。

工作室顾问/湾区互联网数字医疗健康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魏东海

区卫健局医改产业办负责人刘蕾科长在发言中指出,白云区卫健局大力支持和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链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

区卫健局医改产业办负责人 刘蕾

工作室副主任刘文松认为,互联网医疗不仅服务区域民众,通过与专科特色建设结合,可扩大至全国,提高患者满意度。面对政策、人才和技术等挑战,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共同推动健康发展。白云山医院作为区内民营医疗机构,希望政府在推动区内平台建设的同时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共同建设试行,推动白云区和全国的互联网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工作室副主任/白云山医院院长 刘文松

莫兴新委员表示,白云区一直在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区内许多医院和互联网健康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医疗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和推动支持,以及与各大医院、平台的合作,积极推动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工作室委员/区卫生健康局规划财科 莫兴新

刘杏珍委员、卢灿辉委员提出,希望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先行先做”试点,在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中,为社区居民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能较好的缓解公卫卫生任务的压力。

工作室委员/三元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刘杏珍

工作室委员/嘉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卢灿辉

工作室顾问王海冰指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之间在检验检测信息方面尚未实现互认,这给患者增加了经济和时间上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钟智佳副局长表示卫健系统正在推进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及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工程。这一举措旨在实现区内医疗机构卫生健康数据精准高效共享及检验检测标准化,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工作室顾问 王海冰

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与新兴的业态,其发展离不开智慧的赋能与推动。在会上,区政协副主席黄小玲为王才有社长颁发了《互联网医疗研究院专家智库贡献奖》,感谢与致敬其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智慧贡献与推动。


,时长01:11

王才有先生获奖感言

区政协副主席黄小玲做了会议总结。她指出,白云区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了一些阻力,包括政策、初诊首诊等问题。要自上到下进行突破,落实好实施举措此外,还需要进行开放式的创新和集思广益的思路拓展,加强顶层设计,以推动我区互联网医疗产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同时,白云区也在探索新的政策措施,如制定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以推动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健康发展。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产业新的发展方向,白云区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将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模式创新和政策突破,白云区致力打造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互联网医疗产业。相信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共同发力,互联网医疗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END


< 会议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