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入汛以来,楚雄州降雨量剧增,大雨、暴雨、大暴雨频发,累积降水逼近历史极值。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楚雄州就做好主汛期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筑牢主汛期安全防线。
连日来,大姚县金碧镇范湾社区受强降雨影响,农作物面临被浸泡受损的危害。大姚县消防救援局迅速响应,紧急对受淹农田区域进行抽水排涝。大姚凌云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张发林在自家种植的玉米地被淹后,积极组织自救,但是雨量太大,水难以排出去:“如果没有救援队的帮助,不仅会造成玉米产量减少,甚至绝收。救援队尽快帮我们把水排干了,避免了后续的损失。”

大姚县消防救援局对受淹农田区域抽水排涝
在南华县罗武庄乡一路段,因遭遇连续降雨天气,道路一侧出现了大量落石,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和群众出行。县交通运输局接到信息后,迅速行动,组织挖机等设备对受阻道路进行清理。同时,加大道路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和道路畅通。
“今年前期干旱,后期雨水比较集中并且还有单点性暴雨,对公路损毁比较大。但我们做足设备物资储备,加强了雨季道路巡查,创新养护机制,着力调动养护班组在雨季特别是雨中巡查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公路均保持畅通,所有塌方都已清理完成,公路水毁损失较往年大幅减少。”南华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永平介绍。
楚雄水文分局开展洪水过程测验和流量监测工作
自5月1日入汛以来,楚雄州主要江河实测来水量较历年平均大幅偏多130%,发生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的风险较往年偏高。为筑牢主汛期安全防线,楚雄州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一步优化“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畅通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提档升级指挥体系,构建分级、分灾种调度指挥模式,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打通部门网络链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严格落实防汛减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防汛调度“六问”抽查机制、气象水文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气象、水文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和分区域精细化发布机制,在全省率先推动气象预警信息接入应急广播系统,全州1028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

南华公路分局水毁抢险现场
截至目前,1.46万座小坝塘已落实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公示水库、堤闸等防汛责任人468名。州防办调度县市达264次,各级防指组织会商研判154次、发布防汛预警提示93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13次、升级Ⅲ级应急响应5次。紧急转移避险64户195人,紧急转移安置211户46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