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这是从谈一次到谈判常态化的重大升级
□作者 马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近日,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此举缓解了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间的贸易紧张关系,让市场一扫此前暗淡和悲观的情绪。尽管关税降低有利于缓和中美经贸紧张,但贸易分歧仍存,后续谈判面临芬太尼、市场准入等复杂问题。
在暂时削减关税的情况下,中美贸易量仍会减少。双方将关税暂时降至10%,而美国仍保留以芬太尼为由征收的20%关税,同时,中方相关反制措施也仍然有效。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不少企业可能难以制定长期计划。在关税暂缓期,美国依赖销售假日产品或销售医疗健康产品等关键商品的公司,可能会利用这个时机补充库存。但日常用品、家用电器等不会就此涌入,相关企业在不确定下可能不愿投资新厂房和设备,也不愿增加工人。
中美经贸摩擦降温,难保美国经济一帆风顺。尽管中美暂时削减关税为市场带来乐观情绪,但削减后的关税仍将推高美国物价,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中美贸易协议或能松绑两国间实际上处于“贸易禁运”的状态,但如果因暂停关税引发的运输拥挤还可能导致运费飙升,美国消费者将面临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关税最终可能会使美联储青睐的通货膨胀指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通胀指数)今年上升约1个百分点,令美联储更不愿降息,预期三季度美国经济仍会放缓。
从中美谈判关切看,与芬太尼相关的关税或成为下一阶段谈判焦点。美国虽降低了部分关税,但仍保留这20%的“芬太尼关税”。美国借芬太尼问题,对中国相关商品刻意加20%关税,旨在施压和与其他国家关税相区别。5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对中国无理加征“芬太尼关税”,严重冲击中美在禁毒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也严重损害中方利益。美方应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同中方对话。
从中美谈判的机遇看,中美联合声明释放积极信号,为后续谈判注入动力。中方使用“达成重要共识、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方用了“取得实质性进展、富有成效”来形容会谈。这是罕见的、偏正面的措辞,说明双方在核心议题上已找到对话基础。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还称,“我们能够如此迅速地达成协议,说明或许双方之间的分歧并不像原先想象得那样大”。此次中美间所传递出的潜在信息是,特朗普政府想要缓和一场危及美国经济的经贸摩擦。
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这是从谈一次到谈判常态化的重大升级。该机制明确了就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各自关切保持沟通,也修复了双方此前中断的贸易沟通渠道。不过,暂停期90天后的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根据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时期的谈判先例看,达成全面贸易协议通常需要更长时间。当前,特朗普政府试图推动与多个国家的贸易谈判,但通过极限施压、基于强权的胁迫,只考虑美国自身利益,不顾及他国诉求,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既容易引发其他国家社会的反感和抵制,也增加了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的难度,使谈判更可能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与多国同时进行谈判,美国贸易谈判的技术官员也面临较大挑战。当企业利用关税暂停期较低的关税税率补充库存,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可能扩大,也会限制美国想达成协议的动力。
市场更为关切的关税最终额度,大概率不会回到特朗普执政前的水平。特朗普执政团队推动加征关税出于不同的考量:一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以支持减税政策;二是为了补偿美国在军事保障,以及维持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方面所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三是国会中有部分议员希望,通过此举来遏制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发展。
如果通过贸易协议来大幅降低或取消关税,可能削弱特朗普在未来谈判中的筹码,并有损他希望通过减少对外国制造商品的依赖来实现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长期雄心。此外,美国国内特朗普的反对派,可能会抨击其退缩和让步,也会限制特朗普达成协议的动力。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