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之网络
当地时间5月10日,中美经贸牵头人在瑞士展开重要会谈。首日的会谈持续近8个小时,
双方全程保持低调,并未向外界透露官方消息,甚至连双方接触会谈的图照在媒体也很难看到。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在社交媒体上抢先发声:
“今天在瑞士与中国举行了一次非常愉快的会议。双方讨论了许多议题,达成了许多共识。双方以友好但建设性的方式就全面重启双边关系进行了谈判。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对美国企业开放,这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取得了巨大进展! ”
特朗普的言论一向真假难辨,其反复无常朝三暮四的表态风格,使得外界难以判断此番言论的可信度。在此次中美瑞士会谈仅进行一次的情况下,他如此急切地公开表态,难免让人怀疑其中存在夸大其词以及服务自身政治目的的成分。
若深入剖析,所谓的达成共识,可能集中在以下两点:其一,双方均明确表达了继续对话协商的意愿,为后续沟通奠定基础;其二,双方或许建立了多种沟通机制,旨在为解决现存问题搭建稳定的交流平台 。
但要说取得重大进展,恐怕与事实不符。特朗普发动的这场贸易战,对中国提出了过高的不合理要求,而中方在立场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强硬。中国始终强调,美国必须先取消高额关税,双方才具备进一步谈判的基础,这清晰地表明,在核心问题上,中美双方仍存在显著分歧。
美国虽曾放话,要将对中国的进口关税从145%降至50%-54% ,但这远远无法满足中国的诉求,中国坚决要求取消全部单边关税,这一点美国方面也难以轻易接受。此外,在半导体、钢铝等关键行业,关税豁免面临重重困难,双方在关税调整的幅度、范围以及时间表等关键问题上,极有可能陷入长期的分歧与激烈的博弈之中。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严格限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与投资,并试图构建所谓的“去风险化”供应链,这些无疑成为双方谈判路上的巨大阻碍,想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绝非易事。
所以说特朗普口中的“达成共识与取得重大进展”。是说给国际社会听的,强调进展和共识,可使美国在和一系列贸易伙伴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引导谈判方向和节奏,让谈判朝着对美国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果美国不改辕易辙,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中美贸易战还会继续下去。中国的政第是打奉陪,谈大门敞开。
5月11日,双方还将进行新一轮会谈,最终会谈成果究竟如何,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此次谈判不仅关乎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后续进展值得持续关注。
(本文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