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的国际资讯均源于公开信息整理,旨在提供多元视角参考。文章内容是在广泛引用网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专业思考与分析进行撰写。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信息具有时效性与动态性,部分内容可能随实际情况变化而调整。本人尽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观点表达上,严守中立原则,呈现国际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
中美高层瑞士会谈期间,我们又多了一个底牌。
对于中方来说,这场会谈不仅关乎经贸,更是战略上的角力,所以在会谈之前,中国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手里多握几张牌,桌上才能稳得住。
刚巧北京10号迎来了一位重量级贵客——巴西总统卢拉,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卢拉将于5月10日至14日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
卢拉刚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参加了红场阅兵,也和普京谈了一圈双边合作,接下来就马不停蹄飞抵中国,行程安排紧凑,但意义重大。
因为巴西是金砖国家核心成员,也是南美最大经济体,在大家想着“去美元化”、“南南合作”的共同目标下,中巴能谈的事情很多。
对中国来说,巴西是打通南美影响力的“关键一环”,中国也做了不少的努力了。
先说贸易,中国近两年持续扩大自巴西进口,尤其是大豆、牛肉、矿石等大宗商品。
对巴西农民来说简直是“金山银山”,而这次卢拉来中国,或许其中目的之一就是稳住这些传统订单,在深的目的是向更上游的领域拓展合作空间。
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两洋铁路”,这是中巴之间谈了很久的项目,但真正要动工,得有政治决心、资金支持,还有国际协调能力。
这条铁路计划从巴西大西洋一侧的港口城市出发,从边境的阿克里州进入秘鲁境内,并在秘鲁港口卡亚俄港,莫延多港或者阿里卡港入海
如果建成,南美货物就不用绕过巴拿马运河,可以直接穿越大陆,从太平洋运到中国,运距短,成本低,效率高。
而且这条铁路避开了美国控制的传统航运节点,等于绕开了美国的“港口外交”。
一旦项目落实,中国企业将主导建设,相关装备和技术出口也将水涨船高。
而除了地面交通,还有“天上的合作”,中巴的航天合作由来已久,这次访华,双方或将推进的是“中巴资源卫星六号”的后续升级。
这其实对巴西来说很重要,作为农业大国,遥感数据对其种植规划、森林监测都有直接价值。
其实无论是“两洋铁路”还是“太空平台”,都指向一个目标:在美中博弈中站稳脚跟,不被绑在单一体系上。
而中其实也很清楚这个时候见面会谈意味着什么。
南美是美国传统势力范围,过去美国拉拢巴西搞军事合作,还要求阿根廷退出与中国的货币互换。
但如今形势变了,阿根廷没有妥协,顶住了美方压力,现在轮到巴西进一步“向东看”。
这时候,中国再送上实实在在的合作合同,等于在特朗普身后又关上一扇门。
而这还只是中国在全球“断美后路”战略中的一部分。
欧洲那边前段时间中欧达成取消交流限制的协议,特朗普想重新拉回欧盟,但发现态度变了,温度降了。
副总统万斯现在也在改口表示:”我相信美国和欧洲是同一阵线的”,可惜冷场来得太快,毕竟中国早已在欧洲铺好局,跟德国、法国、意大利密集互动,稳住了不少力量。
日韩这一线,美国也不好使了,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是个不吃“美式鸡汤”的务实派,韩国政局也大变天,李在明呼声高涨。
中国在米兰会议上跟日韩、东盟一共13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明确反对贸易霸权和封锁主义。
现在卢拉来得不是时候,却又是最好的时候,他知道,中国不只是市场,更是产业链、创新、外交网络的多层级伙伴。
而中国也知道,巴西是南美的“发动机”,谁掌握它,谁就能影响整个拉美的走向。
现在只看瑞士会谈的好消息了,也端看美国的态度了,希望美国可以收起“变脸'花招,拿出诚意。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