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新北市选举委员会迎来了一批重要的文件,这些文件来自各地的罢免团体,标志着台湾大规模罢免行动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送件期。随着罢免团体不断推动联署,地方选委会也开始了清点与初筛工作,很多罢免案的进展愈发引人注目。
截止目前二阶段送件数已达16位,媒体预估将有30位蓝委二阶段达标。
送件大潮来临:全力冲刺罢免成案
目前,多个罢免团体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成案门槛。根据选举法规定,若罢免案件联署数达到选区选民总数的10%,即可正式立案。但为了确保罢免成功,许多团体甚至设立了更高的目标,即达到选区选民总数的13%,才能确保在最终审核时不会被驳回或要求补件。
罢蓝团体士气正盛,蓝委前途并不乐观
例如,台北市的五个罢免团体、新北市的廖先翔、洪孟楷、竹县的林思铭等地区的罢免团体,都在这一波送件潮中提前提交了联署书,希望能够赶在5月8日前完成送件。这样一来,这些罢免案便能集体与其他不需补件的罢免案一同投票,从而避免与8月23日的公投日重叠,造成选民的混淆与分散。
全台二阶段联署突破百万,声势远超预期
然而,尽管部分罢免团体的联署状况良好,仍有不少地区的进展受阻,联署人数未能达成安全门槛。马文君等地区的罢免团体便是其中之一。马文君的罢免团体表示,虽然联署书数量符合成案要求,但还远未达到选民总数的13%,因此在送件后将继续进行补件工作,力求突破安全门槛,确保罢免案的顺利进行。
台湾大规模罢免行动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送件期
罢免战线拉长,补件成关键战术
对于一些尚未达到安全门槛的罢免团体而言,补件已成为未来的重要战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送件后的罢免案可以进入40天的查对期,期间允许对联署书进行补充修正。这一安排为罢免团体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台湾大规模罢免行动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送件期
一名罢免团体的干部表示,送件并非意味着完全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补件,可以进一步增强支持者的参与感,提升罢免成功的几率。尽管如此,罢免团体的领导层已做好了拉长战线的心理准备,他们深知,尽管第一轮投票或许不能取得理想结果,但只要持续努力,最终能够完成既定目标。
罢免团体对外宣称,最重要的目标是能够真正淘汰那些不适任的立委,无论是通过第一轮投票,还是通过后续的补件过程,罢免的最终目的始终不变——就是为民众争取更好的代表。
社会动员与士气提升
随着罢免行动的不断推进,各地的支持声势也在逐步壮大。在花莲、台东等地,罢免团体已经成功实现了联署突破,花莲地区的罢免团体更是早早地送件,联署书的数量超过了选民总数的16%。这一进展令全台罢免团体士气大振,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较为艰难环境中的团体来说,花莲的成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除了线上联署的推动,罢免团体还采取了各种形式的线下宣传活动,例如通过机车车队绕境的方式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其中。这种形式的宣传不仅带动了地方的热情,也让更多人误认为,罢免行动不仅仅是对个别立委的不满,更是为了台湾的未来。
反对声浪与冲突的隐忧
然而,罢免行动也并非一路顺风。随着罢免运动的深入,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街头,反罢免的民众常常以激烈的语言与行动表达不满,甚至在联署现场与罢免志工发生冲突。反对者往往用讽刺或羞辱性的语言攻击志工,质疑他们的动机,并指责他们为“走路工”。
对于这些情况,罢免团体的成员表示理解并做好了心理准备。尽管面对压力和挑衅,他们依然坚定地推动这场运动,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更好的台湾。而在送件之后,随着投票日期的临近,社会矛盾或许会加剧,如何保持冷静,避免冲突,将成为后续的重要课题。
罢免行动的未来仍充满变数。虽然目前不少地区的罢免团体已突破成案门槛,但随之而来的补件、后续的选举与公投等环节,依然是未知数。无论是投票的分轮进行,还是罢免成功后的政治反响,都将对台湾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支持者们的热情似乎未减,罢免行动的步伐也没有停歇,未来蓝营是否能度过此次危机,尚不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取自相关当事人及公开媒体,与作者无关,作者无立场。
虽然部分网友都“一厢情愿”的认为,所谓的大罢免都是由绿营一手操纵,并非当地民众的真实意图的反应。但目前仅二阶段联署,全台总数已破百万,不管背后有没有绿营的推波助澜,如果还仅仅认为这只是部分团体的伎俩把戏,不愿意正视其背后蕴含的危机,那势必会被打脸,不管网友如何认为,希望蓝营的这帮大佬及时醒悟,找到应对之策,这场罢免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蓝绿大对决,如果还指望以静制动,试图用沉默让这波浪潮冷却下来,那势必将输得极惨,一句话概括,蓝营从一开始就错估了整个形势。